大气象,大气势,大格局,大制作,我用这四个“大”来概括我的阅读体验。
先说大气象。诗说中国,说的是中国,中国不是小家、小我,所以气象不可能、也不应该小了,小了就容不下几千年日月,也承载不了数万里江山。当你读到了“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等等这些诗的命题的时候,你的眼前会蓦然亮起、升起一道道历史的地平线,而这些地平线上的风景俱都是叱咤风云的、星移斗转的大气象。
再说大格局。这不是一部“史说”中国,也不是一部“戏说”中国,是一部“诗说”中国。中国历史上的诗人写诗史的不乏其人,老杜就是善陈时事的典范。但他们都是陈一时之情势、一事之境况,我看可以把他们的作品称为诗的断代史,我们还没有看到诗的通史。铺开在我案头的这部《诗说中国》,我看是当之无愧的诗的通史。诗的如此巨大的承担,除了燃烧的诗情,显然还需要厚重的理性。诗的格局对于史诗犹如一个浩大工程的蓝图。
最后说说大制作。写作这部《诗说中国》,更是需要很多准备。要有思想准备,要有学问准备,要有历史准备,要有文学准备,等等。单说历史,我想至少要阅读二十五史吧,要阅读四书五经吧,要阅读诸子百家吧,要阅读屈陶李杜吧,要阅读施罗吴曹吧。我大致算了一下,这些东西至少要有三千万言。写作更是个大工程,要把那么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写成诗,可歌也夫,可泣也夫。
江雪涛先生是一个豪放派,性情中人。几年不见,不知道弄出如此一块大砖头,是我省诗歌乃至整个文学和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可圈可点的盛事。唐太宗有句名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英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美国总统说,你应该读点诗。这可谓古今中外了吧。愿我们记住古今中外这些名言,读点史,读点诗。而读读这部《诗说中国》,正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