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别样嵩山
文艺
郑邑
裴度其人其墓
水乡(油画)
大清神断
扎针
老伴
《山河入梦》
李白醉酒(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别样嵩山
——读张爱图嵩山风光摄影新作 陈晓琦
中原网  日期: 2007-01-28  来源: 郑州日报  
  新年伊始,看到张爱图先生近年来拍摄的嵩山风光系列作品,一阵清新之风袭来,顿觉情趣盎然,别开生面。这组作品含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立意新颖,语言独到,对于题材也有新的开掘,可以说是嵩山风光摄影的一次新的突破。

  常见拍摄少林寺的作品,画面多是寺院大门与武僧表演或游客出入,几成定式。张爱图的《少林春色》却采用全景观表现,以宽阔的停车场为前景,在繁花绿树的簇拥中,寺院古建筑耸立而出,远景则是隐约横亘的巍巍嵩山,既有深山古寺的意境,又有季节色彩的渲染,散发出古老而又年轻的撩人气息。表现中岳庙的《岳立天中》亦有异曲同工之妙,并通过强调碧空升腾的白云,更有一种天造地设气势。《观星晓月》在黎明前拍摄,皎洁明月相伴着凝重矗立的元代观星台,在一片沉寂中,让人油生穿越时空七百年的沧桑感慨。《太室初雪》则大气磅礴,初冬时节,新雪过后,远山峭壁嶙峋,白雪皑皑,近处山林还带着深秋的暖色,浅沟深壑形成的线条恣意纵横,雄浑的背景衬托出嵩岳寺塔端庄圣洁的身姿。在这里,大与小、动与静、冷与暖、雄浑与精致在相辅相成的对比中又构成了一种完美的和谐,极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这些人文景观的作品中,我们发现张爱图先生总是把人文景观放在广阔的自然场景中来表现,营造一种和谐绵长的意味,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历史文化的独到的领悟,对人文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赋予作品的一种东方哲学的背景,使作品富于内涵,耐人品味。同时,对于场景、角度、拍摄时机的选择以及色彩、光影、景别等造型要素的运用都别具匠心,恰当而充分地传达出自己的创作思想、审美感受和力求创新的个性化追求,这在一些纯自然景观的拍摄中,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丰富多彩。

  起伏的山影托起漫天紫色云霞,太阳带着鲜红的光晕缓缓隐入山顶,山峦的层次开始渐渐蒙胧,仿佛在蒙上一片神秘的面纱,《少室紫霞》以极为简约的画面,表现出傍晚时分少室山那种凝重、神奇气氛,抒发出对大自然那份敬畏、向往之情。《卢崖飞瀑》则演奏着轻松明快的旋律,在自由伸展的绿枝与层层叠压的岩石之间,瀑布欢跳、跌宕而下,投入碧水清潭。一切烦恼都会因此景而烟消云散,心情定会舒展而惬意。《石淙会饮》中,巨大而造型奇特的岩石倒映如镜碧水,让人难以相信此番江南特色景致竟会出现在中原嵩山。

  如果说在这组作品中,人文景观常常放在广阔的自然场景中来表现,而对自然景观的拍摄,却有不少很有表现力的特写镜头。《迎春花开》、《桃园春色》皆以花的特写铺满画面,在着意的铺张、强化中,春的艳丽、春的生机扑面而来。《嵩山红叶》通过红叶被阳光照射得通透的枝头特写,在虚化的远山蓝色调的衬托下,把五彩斑斓的秋天表现的那样浓烈,那样感人。同样是秋天,《少林芦荻》却是另外一番意境,白色的芦花在金色的芦苇丛中随风摇曳,仿佛在讲述着秋天的故事,如此让人动情的画面,只有通过逆光拍摄、恰当构图的艺术构思才能获得。

  欣赏张爱图先生的作品,会感到他对嵩山的钟情不仅仅来自艺术的情致,还包含一种自觉的责任,一种宣传、推介嵩山,让更多的人关注嵩山、了解嵩山的愿望。这使他的创作获得了一个不同于别人的进入的角度,能够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发现题材。在人们的印象里,嵩山山雄景美水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嵩山众多的山溪、瀑布、清潭、河流和多个水库,不仅提供着丰富、清洁的水源,而且形成了秀丽的风景,只是不少水景不在观光旅游的热线上,加上游客往往被大量的人文景观所吸引,未能进入人们的视野。所以嵩山并非无水,而是藏在深山人未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水景成为张爱图嵩山摄影的重要题材。《券门春色》、《石道翠湖》、《颍水牧歌》、《石淙会饮》等表现了一派湖光波影荡轻舟,鸭戏碧水入画来的江南水乡风貌,为嵩山的形象增添了别样韵致。

  艺术创作总是要深深打上艺术家个人的烙印,体现着作者的气质、眼光、修养、情怀,所谓“文如其人”。张爱图作品的那种清新、明快、精雅的格调,构图严谨、用光讲究、匠心独运的艺术处理以及察微观著、捕捉精彩的审美敏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一种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一种平静、平和的心态,一种智慧、敏锐的眼光,还有“功夫在诗外”的文化素养。这些和作品展现给我们的美丽景色,一样珍贵,一样动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