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冬天的享受
图片说明
保护民歌的原生态
大清神断
面条情结
图片说明
荥阳大会
故宫过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保护民歌的原生态
江 川
中原网  日期: 2007-01-29  来源: 郑州日报  
  目前传统文化消逝的速度很快,原生态民歌也在其中。过去,音乐传播是通过子子孙孙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而现在音乐更多的通过大众媒介来传播,这同时也加速了原生态民歌的衰亡。

  原生态音乐应拒绝商业性比赛

  在第十二届青歌赛中,中国多个民族、多种唱法、多种表演的民族民间歌者们,被放在了一个被商业化、世俗化的舞台上进行一轮轮的淘汰比赛,如同我们挖掘一个千年的古墓,却因没有掌握好保护的手段和措施,使古墓里的文物遭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一样,让人愤愤不平、心痛不已。

  这些来自大山、旷野、草原的歌和音乐,绝不是被娱乐化出来的艺术商品。它们是多少代人的心血和经历所创造并保留下来的中国民族音乐之瑰宝。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能随便地被推上商业舞台进行无情的淘汰比赛呢?

  看着青歌赛中一个个、一组组的来自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男女歌者们被一轮一轮地筛选,我们想问,到底是这个地区或民族应该战胜那个地区或民族,还是那种表演或唱法应当斗赢这种表演或唱法?我们国家有几十个民族保留下来的演唱风格各有不同。这些都是它们本民族先辈们千百年锤炼出来的,每个音符里都包含着他们的情感。如果评判者不了解这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不了解这些音乐里的内涵,你又怎么能去判别它的好与坏,这又怎么能去比呢?要说的只有一句话:“文化艺术的个性化及多样化是不可以比的。”

  人们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萝卜只可以和萝卜比,而绝不能去和白菜比。也就是说:“呼麦”可以同“呼麦”去比,“长调”可以同“长调”去赛,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比赛算是什么?如果非要让这些歌者们和他们独特的音乐作品一比高低的话,谁能更准确地辨别那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艺术精华呢?最有资格的,恐怕莫过于那些曾教会纯朴孩子们歌唱的民族群众了。唯有这些人,才最有资格去为他们所熟悉的歌和音乐打分、评断。因为这些歌和音乐,早已融在他们的血脉之中。而另外一些只识其表不闻其里的所谓音乐专家、权威及学者们,并没有充分的资格去评断那些用生命、用真心来表白的音乐。

  保护原生态民歌是当务之急

  原生态民歌目前还远远谈不到发展的问题,抢救是第一位的。文化产业的商业化运作是个双刃剑,有时,它会为了商业利益,毫不犹豫地破坏文化的特性。

  我们在爱护和扶植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同时,要警惕一种模式化的可能。现代人不要刻意地去定义原生态音乐,而是要努力保持它自然生命力的创造形态、保持它在自然空间里面自由驰骋的生命力。

  目前许多地区的原生态音乐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而有些原生态音乐被纳入商业化洪流时已变质变味。保护原生态文化,需要的是让人们认清问题的严峻性和找到具体保护方式,而不是用一个糟糕的娱乐节目把它商业化。

  对于原生态民歌的发展与保护我有四点看法:

  1.政府应借鉴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形成有利于保护原生态民歌和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通过政府成立专门的文化生态保护区以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基金等办法,投入资金保护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

  2.学校音乐教育在采用指令性规范教材统一教学水准的同时,应该规定一定量的自主性教学课,由学校和教师立足于本地区本民族原生态民歌,专门进行地域特色民歌教学,使少年儿童不仅熟悉本民族民歌,而且会唱原生态民族歌曲,从而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3.对有些民歌,可以采用博物馆式的保护,不能变化,一变就不是它了。因为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文化再发展就不是它自己了。

  4.可以利用央视这样一个有力的宣传工具,为民族民间歌者们多办一些“原生态”音乐节、“原生态”音乐会、“原生态”音乐展示等鼓励他们、保护他们并给他们自信的活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