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故宫过客18
责任心从大学老师开始
老郑州绣花线生意
大清神断32
《逃离恐怖岛》
于丹的书与董桥的书
法国人的婚礼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邑旧事
老郑州绣花线生意
王瑞明
中原网  日期: 2007-02-07  来源: 郑州日报  
  绣花线为刺绣原料,是一种传统的妇女手工艺品,郑州上世纪30年代,妇女中最流行的服饰是绣花旗袍和绣花饰品枕套、床盖等床上用品,还有用于围裙、窗帘、手帕等多种物品,市场上对绣花线的需求,日益增多,由此应运而生了制作绣花线的生意。1932年,石平街估衣巷内(现苑陵商场东南角),江苏扬州艺人吴荣初,承袭祖业,带领五位老乡来郑开办绣花线制线作坊。所租场院较大,搓线的架子林立,挂晒的花线,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绣花线由生丝加工而成,生产工序是:先将生丝解线后,投入温水或冷水中浸泡一夜,挂线架上搓揉。搓好后,投入碱水锅中煮,使其熟化,然后加进适量的猪胰子(即今日的肥皂),使熟丝变白,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之后将线分开,染成各种颜色。染色后,将线投入淀粉溶液中浸泡,使线条膨胀发光;最后,将线挂到竹竿上晒至淀粉抖掉,整理成一打十二小把,配色装盒,投入市场。

  郑州绣花线,因选料严格,注重质量,沿袭传统的生产方法,主要工序均有几位从扬州来的老乡操作,这些老乡,从小在家就跟着父母亲学会加工生产绣花线,工艺娴熟,经验丰富,所生产的绣花线具有软、亮、柔、轻的特点,色泽多达十多种,销往市场有较高的声誉。不仅批零郑州及周边市场,还远销陕西、山西、河北、山东等省,颇受欢迎。

  1934年春,吴掌柜看到郑州市面上演地方戏剧的多起来,戏班子的戏衣有不少都是用绣花线缝制的,对绣花线的需求量猛增,便开始在福寿街与大同路交叉口路东开一临街铺面,独门经销自产各色绣花线和少量江苏、浙江绣花线的批零业务,起字号叫“小把线”商店,因花色多,质量好、物美价廉,深受用户的欢迎,从此带动了郑州绣花线市场的生意。吴掌柜的绣花线生意,一直经营到解放初。1954年,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使其技术和经营之道得以传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