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新郑市龙湖镇南二里许地方,有个村庄叫宝像寺村。该村原属郑州市,上个世纪50年代,划归新郑县。目前,它已融入龙湖镇,但因千年古刹宝像寺的缘故,当年曾显赫一时。
宝像寺旧址在今龙湖一中院内。它始建于唐,兴盛于宋。据该村老人讲,唐代有位皇子在该村避难,为感谢救命之恩,遂在避难处修建寺院,初名石古寺,后更名刹肃寺。明代复改为宝像寺。近日,笔者在龙湖一中运动场内,见到一通明万历年间《重修宝像寺碑记》石碑,无座无帽,只有碑身,尽管文字模糊,但内容大意可知。碑文说:“郑州治西迤南,古有宝像寺。原乃宋朝武士孙翁光普建立家。佛之堂也,始而元年间改而为某禅院,继而至于我朝,改而为宝像寺焉。”又说,当时寺内有大殿五间、水陆殿三间、东有伽蓝殿三间、西有圆通殿三间等,从中不难看出该寺规模之宏大。
关于宝像寺的传说很多。说得最多的是该寺各类神明特灵。正因为如此,善男信女往来如织。尤其农历二月初九的四天庙会,更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周边几个村,轮流做会首,过了春节,即进行筹备,筹资、写戏、准备贡品。因诸神灵验,都是写三天的戏,唱四天。最后一天为谢神戏,不然,要出“事”儿。有次到密县一戏班写戏,班主嫌钱少,不愿唱,结果当夜戏箱(装戏装的箱子)冒烟,几成火灾。班主以为火神显灵,只好无偿唱戏四天谢罪,可谓神乎其“神”。村中人讲,寺里连驮碑的石龟也成了精。有一年一只龟将已熟的麦子吃光,被村人发现,终把这只龟的头砸烂了。至今宝像寺村还有这只断头龟。当然,这是无稽之谈,纯属迷信,但从侧面反映了宝像寺对社会的巨大影响。
宝像寺自民初以后,几经劫难,逐渐败落。先是1927年冯玉祥主豫后,为破除迷信,推倒神像,遣散众僧,使庙产大量流失,后以寺兴学,先后设过学堂、私立农业职校、中学等,现为龙湖一中校址。1958年大炼钢铁时,将大部石碑、石刻砸毁,用作炼钢辅料;“文革”中,大殿、廊房多被拆除。目前,仅剩那只散落街头的断头龟和一通残碑,其他建筑均荡然无存,不免让人为之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