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增长”是近年来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本来是经济界术语,现今又出现在社会学领域的诚信上。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对合肥市上千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以及74名经理以上的企业管理者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调研,得出的结果是,小学生诚信优于初中生,初中生优于高中生。此外,从对合肥市74名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调查结果看,7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太真实。
出生在日本的张亮(化名),父母每隔两三年就要带他回国探亲一次,可今年元旦回国返回日本后却表示不愿再回中国了。原来是13岁的张亮太实在了,有啥说啥,从不知道“变通”。比如奶奶问他成绩,堂兄堂弟们成绩好的就说第几名,成绩差的就弄个模糊概念说“一般”。而张亮却说自己“拼命学习了,但成绩不好,倒数第三”。张亮得意地告诉奶奶自己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奶奶就夸赞他,同时问他班级有多少人参加,他竟回答“谁想参加都可以参加”。搞得堂兄堂弟都笑他笨,给他取个绰号叫“国际大傻”。
两则新闻放在一起读真是别有滋味,都是中国人的孩子,在国外长大就变得这么“笨”,是“橘逾淮为枳”乎?在国内长大就这么“聪明”,小学生就学会了“变通”,岂止“变通”,幼儿园小朋友就懂得向老师送礼,小学生就懂得“拉关系”,这类新闻多了去了。到了大学,什么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简历造假等新闻屡见不鲜,甚至有人竟敢把向教授行贿的“潜规则”带到了香港的大学。
增长也就是个积累过程,“负增长”也就是“负”积累,窃以为青少年诚信“负增长”,绝不是书越读越多闹的,而是他们日积月累地积累了太多的社会诚信“负”信息。他们耳濡目染的是社会诚信的缺失,道德失范,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现象。在学校中,老师上公开课时的“表演”,为了考试名次等的造假,都是见怪不怪的“正常现象”。
书越读越多,知识自然是越读越丰富,而诚信度却越读越缺失,这是我们希望的结果吗?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吗?几年前,曾有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震动了国人。同样是在《大家文摘报》上的那篇报道中说,从日本回来的孩子与在国内的堂兄弟、表姐妹们比作业时,发现国内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学会了写字,就会背唐诗宋词,弄得那些孩子认真地问父母:“中国小孩都是神童吗”?只是,我们能像重视孩子学知识那样重视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