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春节长假,看完了由刘和平编剧、中央纪委监察部华方音像出版社、湖南金蜂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央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北京天风海煦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联合摄制的46集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1566》。虽然我对明史一知半解,但从该剧的情节中感悟到了明嘉靖年间政治舞台上邪恶与正义、腐败与反腐败、腐蚀与反腐蚀斗争之惊心动魄。从朝廷到各级官府的布满血腥味的政治搏杀,从官场到商场波谲云诡的尔虞我诈,国与家的休戚与共,敌与友关系的错综复杂,一幕幕剧情常浮现脑海并引人深思。
大明王朝从开国皇帝洪武帝朱元璋到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共经历了十七帝276年,嘉靖帝朱厚熜是第十一任皇帝,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年代。可以说,这部电视剧通过对嘉靖朝重大事件的回顾,使我对明王朝历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进而也使我对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有了更深入的解读。同时,剧中的主题之一是反贪污腐败这个古今中外正义之剑所指向的话题,这对于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也具有积极的警示意义。
对剧中三个主要人物的认识
该剧以江南贯彻“改稻为桑”国策为切入引入剧情,以“扳倒严嵩”为主线展开故事,以奉嘉靖皇帝遗诏“存者招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赦免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诸臣结局,刻画了众多不同脸谱的人物。形象鲜明、影响最大的人物应该是海瑞、嘉靖帝和严嵩。
海瑞的正义、执著、无畏、清廉和为民的道德品质令人敬佩。剧中海瑞挺直的脊梁常常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他的个人道德几乎完善到了传统士大夫的顶峰;他身着青色布衣背负竹编斗笠的样子好似从历史的烟尘中飘来的一股清风,尽显忧国忧民的中国文人傲骨与儒雅气派;他那孝敬母亲、分离亲情,为匡正时弊而备下棺材生死不顾的品质确实令人感叹,这一切应源于他的民本意识。海瑞从任县令时维护百姓利益抵制官商勾结,到任巡抚时痛斥地方官草菅人命、亲赈灾民,再到刚直断案、识破层层迷局与强大的封建官场潜规则展开较量,直到为民请愿、上疏“死谏”,充分表现出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不为权势只为民的大无畏气魄和“先忧后乐清风愿,从来治世民为天”的人生警言,这是海瑞流芳百世的主要原因。海瑞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可谓骨肉分离、妻亡子夭、罢官坐牢、几乎丧命,确实令人扼腕。难道还有什么精神比此更可贵吗?
嘉靖皇帝权力最大,幸福指数最低,是最高权力境界的孤独者。他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金口玉言生杀予夺,25年不上朝却无为而无不为,始终牢牢掌握着整个大明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生大权,但是整天炼丹修道,企图长生不老,服丹药而致病,病恹恹不痛快,受欺骗常发火,最终酿成奸臣当道、政治腐败、硕鼠横生、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外敌侵扰的局面,使大明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他是一个十足的孤家寡人。有人说嘉靖帝是被海瑞气死的,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认为嘉靖帝是自我折磨死的。酿成这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封建王朝的通病。不讲民主,集权一身,政令梗阻,家国混一,这使剧中海瑞主张以“君臣共治”克之的政见更显得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二是死爱面子。为了顾全君王面子,内心世界的理性认识与外在行为的非理性表现形成激烈的矛盾。例如,他明知海瑞是个“直人”、“贪官污吏畏惧之人”,却因海瑞在“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中,不给面子,指出他“心惑”、“情偏”,说出“盖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的实话,并在大众场合讲出“嘉靖嘉靖,家家皆净”的直言,而违心地指海瑞为“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之人”,打入死牢,险置于死地,而后又拐弯抹角给以赦免,嘉靖帝确实是在自己折磨自己。三是优柔寡断,姑息养奸。该出手时不出手,致使集祸为患。严党任人唯亲,贪婪祸国,他早有察觉就是狠不下心解决这个问题。直至形成气候,造成祸国殃民大害之后,才不得已而除之。这是嘉靖帝最大的不高明之处。
严嵩落下奸臣的千古骂名及严家的覆灭,主要是儿子惹的祸。严嵩把持内阁20多年,做了不少坏事,落下奸臣的名声和可悲的下场,罪有应得,但剧中展现他81岁高龄还当朝勤政,应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给他挣骂名、挣罪名的罪人主要是他的儿子严世蕃,严世蕃依仗其父权势,结党营私,飞扬跋扈,争名夺利,鱼肉百姓,进而父子勾结形成“严党”而不齿于世。是严世藩起了关键作用,推倒了严家的墙,败了严家的名,损了大明朝的元气。
对剧情的三点感悟
我们应从《大明王朝1566》中感悟到什么呢?
首先,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历朝历代江山靠忠、信、敬的人们支撑着,应大胆启用和保护这些精英志士。剧中人物海瑞、徐阶、高拱、张居正、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在错综复杂、国难当头、身处危境的情况下,敢于直言极谏,敢于抵制邪恶,能够在万难之中运筹应对,抗击外敌,是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他们是国家栋梁,是中华民族之脊梁。(后来历史中某些人的行为变化,以及由此对其又做的褒贬评价就另当别论了)。如果嘉靖帝能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任,进一步启用他们、依靠他们、保护他们,发挥他们的栋梁作用,这段历史将会改写,会是一个好的过程和结局。
其次,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那些利令智昏祸国殃民败类的邪恶能量、反动作用不可低估,必须善于识破,勇于同其斗争。严家父子以名利为诱饵,网罗郑必昌、何茂才等贪官污吏结党营私,给嘉靖朝埋下了祸端,积蓄了民怨,这些人倒行逆施鱼肉百姓,加剧了王朝衰败,阻碍了历史的发展。这些人拉大旗做虎皮干坏事,剧中描述的“改稻为桑”事件中,这些人以“遵皇旨、充国库、抗外敌、顺朝纲”为名,行“官商勾结、鱼肉百姓”之实,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破坏性,还易造成“原本的善意被利用为作恶利器而有罪无处评”的后果。这部分人善于伪装,善于逢迎,善于钻制度的空子,他们无一例外的是没有操守、没有人格之人。一旦得势就会像毒瘤一样疯狂生长蔓延,以邪压正残害忠良,祸害百姓,危及国家。如果嘉靖帝更充分地认识到严家父子及其同党的卑鄙伎俩,早下手扶正祛邪,大胆加以处治,这段历史将会改写,会是一个好的过程和结局。
再次,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从某种意义上讲,显得太深奥了,也太重要了,更要深刻认识正义战胜邪恶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人的思想复杂多变,千人千面,难以琢磨,况且有心口不一、表里不同之徒,更加大了应对的难度,有时还会遇到主体是理智的、客体是昏愚的昏君庸王,出现“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恶果,剧中一个又一个“伴君如伴虎”的触目惊心镜头说明了这点。要在复杂纷纭的社会生活中以正压邪取得成功,就得用心、用力、用智。特别是反贪污腐败,其对象是贪官污吏而不是平民百姓,情况会更复杂,难度会更大,必须要以真才实学去应对之。在一次次危难关头,海瑞用《大明律》作武器战胜对手,保护自己,如果海瑞没掌握《大明律》,他能够有后来的正义之战吗?很可能早就被黑恶势力吞噬了。剧中出现的“锦衣卫”、“东厂”不单是间谍机构,其主要作用是打击贪官叛臣,维护国家稳定,就应该让有正气、有操守、有本领的人去担当重任。可剧中人物朱七、齐大柱显得刚正有余而智略不足,这也是对邪恶打击不力使其猖獗的原因之一。
不可忽视三方面的警示作用
《大明王朝1566》在全社会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我们的反腐败工作也可以从中得到警示和启迪。
第一,应十分重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与利是腐蚀人思想的两大毒剂,剧中大多数人正应了“天下熙熙,多为名来,天下攘攘,多为利往”这句话。人世之悲欢离合多是名利惹的祸,人之初性本善也好,性本恶也罢,若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很难摆脱名缰利锁的毒害影响作用。特别是当今改革开放年代,多元文化并存,必将出现多种思想的激烈碰撞。这样的形势警示我们的干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统领言行,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基本内容入脑入心,以此来把握人生的航向,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庸俗观念失去市场,让“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深刻教训铭刻心中,让清风去吹散拜金主义的铜臭,这是遏制腐败的思想基础。
第二,应十分重视反腐败体系建设。电视剧展示的是一个贪官污吏充斥的年代,也可以说是大小贪官污吏变成的硕鼠掏空了大明王朝大厦的根基,促使其倾覆坍塌。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力度是非常大的,官员贪污白银60两以上者立杀,并被剥皮囊草,挂于公堂之上,使众人参观,警示在职官员,威慑贪官污吏。但这么大的力度为什么还会出现“杀完一个又来一个”的情况呢?除封建官吏名、利思想意识作祟外,没有形成多管齐下的惩防体系和多种措施相互配套的体制是主要原因,由于官员待遇过低,制度建设滞后,扫贪手段单一,手法过于急躁,治标不治本等等,酿成了杀不尽斩不绝贪官越来越多的可悲局面。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应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而做出的反腐败斗争的战略决策。既要落实好查处案件为主的惩处措施,注重治标,做到“扬汤止沸”,又要落实好教育、制度、监督等治本措施,做到“釜底抽薪”;既要注意查处一个案件,形成一套制度,教育一片人的警示作用,做到“把握火候”,又要注意党风、政风、民风、学风等的好转,合理解决公务员的待遇,去除后顾之忧,做到“优化环境”。在形成多管齐下反腐合力的同时,更要注意突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进而达到预期目标:教育应以理念为重,形成浓厚的警示氛围;制度应以落实为重,形成良好的执政环境;监督应以实效为重,形成严密的制衡机制;惩处应以公正为重,形成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四驾马车”并进,作好“反腐倡廉”大文章。
第三,应十分重视反腐败斗争。“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一道理,在嘉靖年间被印证得淋漓尽致。是毒瘤必铲除,是螳螂必清理。巩固执政地位,创造盛世之治,关键要从纠正骄满、反对奢侈做起。目前,我们正处在新旧体制转轨变型期、经济快速发展期、多种矛盾凸现期、经济增长方式重叠期、改革深化期和思想观念碰撞期,这样“六期交汇”的新形势,必定带来经济、社会、文化及理念、形式、水平诸方面的多样性,有条件产生滋生腐败的土壤。加之改革、体制等方面的不完善性,不同程度地造成在经济体制上,对资源的集中控制与权力失控两种现象同时并存,使权钱交易有“机会”产生:在政治体制上,权力运作的过分集中与局部疲软状态同时并存,使腐败行为有空隙可钻;在顺应形势上,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化措施与探索前进的方法同时并存,使改革开放中有存在漏洞的可能;在理论研究上,某些地带缺位与思想上的某种混乱状态同时并存增加了犯错误的客观因素,这些改革及体制方面的不完善性,有条件产生滋生腐败现象,所以就目前的客观条件而言,易形成腐败的“高发期”。我们必须通过主观努力,高度认识并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败斗争,各级领导干部要珍惜手中的权力,自觉筑起反腐防线,自觉抵制不良风气,自觉地时时警示“伸手必捉”。要防止三种片面思想:一要防止麻木思想,不要自我降低标准,原谅自己从而以感情代替原则,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一步步滑向深渊;二要克服畏难情绪,不要怕得罪人,不要怕丢选票,要勇于和善于向一切腐败行为作不懈斗争;三要杜绝侥幸心理,不要做“掩耳盗铃”的蠢举,牢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做一个自觉拒腐防贪的好公仆。
鉴古而知今,察往而思来。虽然嘉靖时期的社会环境和今天无法相提并论,但善于总结历史的人们仍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感悟。因为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严惩贪污腐败是民心所向,建设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是民心所向,解决好民生民本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从《大明王朝1566》中得到警示,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进一步落实好党中央反腐倡廉的战略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