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很早就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老话里面当然隐含着丰富的意味。“客不修店”好明白,客,不过是旅人,掏钱住店歇脚,断无为店家修缮坏门破窗的道理。而“官不修衙”呢,它是旧时代的一则常识。常言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当官,是有任期的,水一样,流来流去。某官,任期内将衙门修得花团锦簇,没几年,任期一到,拍屁股走人,他做的可不就仅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
这些,还不是“官不修衙”最关紧所在,不修衙门,是官们打造清廉形象的需要。修衙门,就得花大把的银子。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不会用民脂民膏去鼓捣他的衙门,坏自己的声誉。而赖官修衙,闹得民怨沸腾,上面怪罪下来,搞不好会丢了乌纱帽。但官都不喜欢修衙,则造成这样一个问题:即便在当时,衙署也多是破破烂烂的。因“铁打的衙门”并不会真像铁一般坚硬,现今留下的衙署建筑实在是太少了。中华大地上,屈指可数的几座都成了珍贵的文物、不可多得的地方旅游资源。
当下,一些热衷修“衙”、且修得超豪华的官员,没有几个真不知道“官不修衙”之旧事。笔者以为,他们是真有他们个人的“道理”。一种损民利己的“政绩”观作祟,修衙,简直就是修气势不凡的“政绩”。虽然修好的“衙署”建筑,也像古时衙署建筑一样,不会随离任而迁回他们家里,但他们却有最为直接的现代动机:可借修“衙”捞钱啊!修“衙”之巨大成效与动机,往往构成一种复杂、微妙的因果关系。
前不久,监察部副部长陈昌智对媒体宣布:严控行政机关新建扩建办公大楼、严禁建设豪华楼堂馆所已经被中纪委监察部确定为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超标建设的楼堂馆所,有的会予以没收,有的会进行拍卖。笔者认为,这根本吓不回那些贪婪官员的修“衙”冲动。崭新的“衙署”又不是他们个人掏钱修建的,没收也好,拍卖也好,他们损失了什么?基本损失不了什么。他们怕什么?那么,只有同时将他们官帽摘了,庶几才能挡住他们修“衙”之热情?这,也是老天才知道的深奥之事。 罗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