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七路位于金水区,南起金水路,北至农业路,全长2460米,宽10米,与纬一路、纬二路、纬五路、黄河路、丰产路交汇,现是行政区南北交通的一条繁忙街道。
1954年,省委省政府从开封迁郑,规划建设东区是省直机关和大专院校所在地,当年把新建区叫行政区和文化区(现今的金水区),并在行政区新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道路,为体现行政区的时代风貌,取地球经纬度的涵意,将南北走向的称“经×路”,东西走向的称“纬×路”,经七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按排列顺序而得名。
然而,谁能想到它过去的历史呢?经七路一带地处黄河南岸,历经“黄患”,散沙遍地,风来尘沙遮日,雨来一片泥泞,因土质稀薄,漏水、漏肥收获无着,所以,村少人稀。只有胜岗、关虎屯村通往杜岭村有一条坎坷不平的土路。
1963年省建设厅、教育厅在胜岗、关虎屯村北开办了一所园艺示范场(现今省博物院位置),负责示范推广新技术、培训园艺人才,人来去往的,这里才有了人气,除步行外,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花点钱雇只小毛驴。这种小毛驴,没有鞍镫,稍微一跳就可骑上,不是骑,而是坐上,想叫它跑快一点是办不到的。解放初,园艺场因法桐、苹果、梨树多,不少学校组织学生春游时,成群结队,走村中土路到园艺场游玩。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行政区建设时,这里被规划为街道,但由于离市区较远,显得冷冷清清。
上世纪80年代中,经七路北段从红旗路到农业路铺成了平整的柏油路,拆除了低矮破旧的房舍,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造型新颖的现代化高楼,十分引人注目。路旁的学校、宾馆、饭店、银行、超市、鲜花店,比肩排列,各展英姿。现今经七路上的饭店、酒楼名吃,休闲茶楼荟萃,入夜经七路上灯火辉煌,店铺顾客盈门,成为金水区餐饮、酒吧、茶庄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