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夏历的正月、二月、三月称为春。一年四季在于春。尽管“春搭六九头”,从“六春”之日起,春已来到。但习惯上仍从春节算起。自春节之日,春季正式开始。春乃四季之首,是万物复苏的象征。古人对春情有独钟,充满憧憬和希望,所以他们对春多有溢美之词,即使从名称上来看,也可窥其一斑。
青春(屈原《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召只”);青阳(《尔雅·释天》:“春为青阳”);阳春(李白《梁甫吟》:“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艳阳(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三春(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九春(三国魏阮籍《咏怀》诗:“悦怪若九春,磐折以秋霜”);春节(南朝江淹《张黄门(协)苦雨》诗:“有合兴春节,愁霖贯秋序”);淑节(南阳宋谢惠连《代悲哉行》:“羁人感淑节”)。也有称阳节、韵节的。
春季按月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孟春又有首春、初春、上春、首阳、元阳、春王、正阳之名;仲春则有酣春、大壮、中和、仲阳、阳中之名;季春也称晚春、暮春、三春、杪春、春杪等。而民间俗称,如孟春叫初月、端月,仲春叫花月、杏月,季春叫喜月、李月、蚕月等,则是随处可见,且更为形象生动,贴近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