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都市新闻
3  4  
PDF 版
大幅降温紧相随 市民请勿急脱衣
请藏起你一半的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请藏起你一半的爱

中原网  日期: 2007-03-30  来源: 郑州日报  
  华山小区一位经营果蔬的居民和儿子一道阅读相关报道。
  69中部分学生正在阅读相关报道。
  父母

  本报记者 安群英 刘玉娟 栾月琳 实习生 张 英 李海艳 文 刘玉娟 图

  女儿看上一款亮闪闪的头花,妈妈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女儿竟给母亲两记耳光……近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件“小事”让人惊愕。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怎样做个合格的母亲?昨日,本报请来省会教育界专家、教师、普通母亲,一起畅谈育人之道——

  推行感恩教育

  郑州69中政教处主任付晓文:我一直非常关注中学生心理问题,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求助于心理医生,以期解决孩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女儿街头打母事件,不是一个单纯的家庭问题,它的发生有三方面的原因:一、独生子女政策。现在已经到了独生子女时代,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几代人关注,过分溺爱,养成孩子唯我独尊的性格。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三方面的缺陷,一是没人管,二是管得太严,三是管不得法。三、学校教育。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围着升学率转。学校有升学压力,德育教育空间有限,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做得不够。

  我们学校一直在推行“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对社会感恩,对自然感恩,对父母感恩,对老师同学感恩。学校每月还评选“感恩之星”,进行“爱心、孝心、责任心”三心教育。但是,孩子的全方位教育一定要有个社会氛围,社会背景,否则,我们怎么做也力不从心。

  有一篇报道《家长 请藏起你一半的爱》,对我们应有所启发。

  谁来教出“合格母亲”?

  河南少年先锋学校老师赵泽运:孩子正确的观点来源于母亲正确的观点以及母亲所受的教育。那么,由谁来教育母亲?母亲能拿什么教育孩子?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

  “能把孩子培养成为天才的是伟大的父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人才的是成功的父母;能把孩子培养成普通人的是平凡的父母;把孩子培养成为蠢材的是失败的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合格母亲的角色非常关键。

  学校德育教育不可少

  郑州中学附属小学翟振国:应试教育下必然出现德育教育的缺失。学校的德育课不列入考试内容,德育教育空间狭窄,在升学考试压力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被淡化,显得苍白无力。学校教育应加大德育教育力度,不应一味追求升学率。学校德育教育的弱化也是出现孩子对母亲动手不可回避的原因。忽略孩子的德育教育,只顾孩子的学习,等到孩子长到十几岁个性定型时,孩子性格中的缺陷就很难再矫正。

  在孩子的小学阶段,要对他们多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希望孩子记住这几句话:“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他人。”

  “三商”育人 教亦有方

  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王海勇: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智商、情商、财商。孩子在心理上的断乳期就是小学五年级到高二这一时期,而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叛逆心理表现也是最明显的。

  有很多头花还要买,说明这个女孩子“不惜物,不敬人”,是财商教育的缺失,在对郑州未成年人思想调查研究时,我们发现几个问题:第一,重智轻德;第二,重共性轻个性;第三,家庭教育不当,家长要么管,要么“惯”,就是不“教”,在家长教育孩子中,不当的教育观念、不当的教育情绪、不当的语言模式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教子态度应和谐一致

  二七区交通路小学刘颖: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名年轻母亲。孩子今年5岁,上幼儿园。我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是每天回家见到孩子,不管有多累,我都会尽力陪他玩,给他讲故事,讲道理。但有时还是觉得精力不够,孩子就托付给了家里的老人和保姆。现在让我非常苦恼的是,孩子在我面前非常听话,非常懂事,可到了爷爷奶奶身边,他就是另外一个样了。在老人面前,对孩子的所有条件都放宽了,仗着爷爷奶奶,孩子变得非常跋扈。我也和老人沟通过,但总不能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家庭成员的和谐沟通非常重要。

  中小学生如是说——

  一款头花 怎抵得过母爱

  本报记者 安群英 刘玉娟 栾月琳 实习生 张 英 李海燕

  本报“为一款头花,女儿竟给母亲俩耳光”的报道,在中小学生中也产生巨大反响,郑州中学附属小学六二班的主题班会临时改变为:怎样开展爱的教育,还有市67中、57中的学生也敞开心扉,让我们摘抄部分书面文字,探讨孩子内心深处的世界……

  郑州中学附属小学六二班刘丹丹:父母对儿女溺爱,儿女才变得傲慢无礼,母亲有自尊,但是为了孩子却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你,疼爱你,让我们一起理解关爱母亲吧。

  张誉浓:这则报道让我气愤又怜惜,在这位少女的心中,亲情还不如那微不足道的发卡,给自己丢人,也给母亲丢人,为了炫耀自己的美丽和时尚,打母亲是错上加错。

  赵帆:我觉得也很对不起自己的父母,特别是母亲,总觉得妈妈很烦人,让我干这干那,今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去尊重母亲,不要气她,“百善孝为先”我要把这句话永远地记在心里。

  赵国宁:自己有很多头花,还要去买,分明是浪费妈妈的钱,不知道妈妈赚钱很不容易,再说,这十几年的恩情还不如一个头花吗?

  李鸽:父母应该给孩子真爱,正确的爱,这样才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走上歧途。

  霍靖文:请所有的孩子用同样的爱回报父母,请所有的父母用正确的方式教导孩子吧。

  五十七中初一(十二)班朱修济:为一个小小的头花竟然在街头扬手打自己的母亲,这种行为很应当受到指责。如果她是我朋友中的一员的话,我则毫不客气地将她清理出朋友圈子,因为她不值得我与之交往!想想这个道理,母亲生养了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应当尊重和孝敬母亲,而这种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懂得尊重,她还会真正懂得尊重别人吗?

  六十九中初二(七)班张冠华:父母不能溺爱子女,子女应该尊重父母。因为这不仅是母亲或女儿单方面的问题,而是双方面的问题。比如,做父母的,在教育子女时应当学会态度坚决和果断,不能对子女“打一巴掌揉三揉”。而做子女的,则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他们给我们生命,并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们应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一根头花怎抵得过母爱?

  社会各界谈看法——

  家庭教育 从幼儿抓起

  本报讯(记者 栾月琳 刘玉娟 安群英 实习生 张英 李海燕)16岁少女为一个头花在大街上连抽母亲俩耳光的消息以及读者的热烈讨论相继见报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与记者沟通,发表各自的见解。

  郑州九中分校校长侯峨昆:16岁少女出现的问题,不要完全责怪孩子,也不能完全责怪父母,更不要去责怪社会。当务之急是孩子的行为矫正和心理矫正问题。郑州九中设立了一个“学生心理咨询室”,做的就是这方面的工作,要教会孩子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孝敬父母,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而达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矫正学生行为的目的。

  郑纺机幼儿园园长李桂玲:看到这篇报道,作为幼教工作者心情很沉重。孩子的教育,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在于学龄前教育。现实中,我们的学前教育普遍重知识而忽略了智育之外的很多内容,加之独生子女的心理特性,教育不当的话,孩子就容易出现问题。从这件事上,我们必须进行反思,我们的学前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除了孩子的智育教育外,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教会他们懂得如何关爱他人,尊重和体谅他人;要注意培养孩子与他人、与社会交往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孩子们的好习惯、好品质一旦养成,获益的不只是孩子,同时也是家庭之福、社会之福。

  省纺机幼儿园幼儿教师李燕: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以往较为注重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但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探索和发展,目前,我们把情感教育和个性品质培养,放在了幼儿教育的首位。只有把孩子的个性和品质培养好,才能使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幼儿教育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配合,这三个链条不能脱节。

  短信往来

  (移动、联通用户发送短信到1858355,小灵通用户发送到126680255。每条资费0.5元不含通讯费)

  对孩子 不要溺爱

  读者小灵通尾号9699:我质疑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如果从小给她一个正确的引导,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读者 139xxxx6817:对孩子要从小教育,不要过分溺爱,娇子如杀子,对孩子未来没有什么好处。

  读者 138xxxx1940: 有人背起爸爸上学,有人领着爷爷读书,有人换肾救父,有人卖血救母……许许多多的人,是他们为中华传统美德“孝”进行新的注解!不是英雄,却做出惊天动地的凡事!而这个孩子,不该是这样的孩子!母亲,也不该是如此的母亲!

  读者137xxxx0809:这位女儿,当你伸手打人的时候,请你想想,别人抽你俩耳光你啥滋味况且你抽的是你母亲!!!母亲千万不可娇惯孩子我们要对她的未来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本报记者 刘玉娟 实习生 李海艳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