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 风
3  4  
PDF 版
虚伪的爱
我在金三角卧底十年
银发诲人
《正说鲁迅》
钱 街
文人之妒
叶济拦火车伸正义
我与李宗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我与李宗仁

中原网  日期: 2007-04-12  来源: 郑州日报  
  在美国居住的,当时除了幼邻的几位挚交好友之外,还有我德明大伯的儿女。德洁抚养的儿子志圣,也常与我见面,还到来与我同住过一段时间。志圣对我十分亲切,他称呼我为大妈妈。媳妇是中国人,生了一个胖儿子。

  一家人团聚,儿子孝顺,媳妇温柔,四个孙女活泼可爱。每日饭后,一家三代,虽则言语不畅通,但互相之间,学说中国话和英语。我人老,口齿不灵,常常闹出笑话,逗得全家笑弯了腰。

  高兴之余,我又觉得还少了一点什么。我想德邻要和我们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那才称心呢。他虽早来美国,但住在新泽西州,那地方离这不很近,几时才能见着啊!

  老夫妻

  不久,德邻来看我们了,一别又是十年。我看他比八年前苍老得多了。头发斑白,面容憔悴。可知他一直是忧心忡忡的。我们见面,大家都有点感叹,一时似乎说不出兴头话。还是我问:“你胃病开刀之后怎样一餐吃得多少饭你要保重啊,自家不爱惜,谁替得你呀!”言后,禁不住一阵心酸。

  德邻也长吁短叹。我看他一生,虽也曾风云一时,但此时寄迹海外,落落寡欢,想必是因为不做官了发愁。别的我不管,我只觉得他可怜!

  他见我难过,强笑说:“你这下子可以多享几天清福了。何必为我担忧,我过去保护你太少,如今连自身也保护不了。”又说:“我们两人都经受了不少风霜,不过,各人命运又有所不同,正所谓沧海桑田,几经忧患。如今能够重逢,也算不错了。只是,我是老大徒悲伤啊!”他原想安慰我几句,说到后来,似乎怅然若失。我只好不提往事,以免触起他的心事。

  于是把话题转到幼邻的事业来。他对幼邻的事业成就感到满意。并认为幼邻及早从商是上策。若是听他的话,走上政界,宦海浮沉,有几个不是心力交瘁以告终的!

  这次见面之后,德邻便每月都来家团聚。新泽西州其实离这里并不远,只20多分钟的汽车。开车的多半是志圣。

  其实真正得到同享天伦之乐,一家团聚而又比较经常的倒还是在国外呢。因为此时的丈夫,已经是个自由人,无须为国事操心了。不过,我觉察他在谈笑中常常无意中叹气,可见他心中并不平静啊!

  我见德邻失意,心中也不好受,劝他想开些。明知宦海浮沉,及早上岸吧,何必还跳进去挣扎呢倒不如趁此机会享享清福。如今虽说远走异国,但仍可不失天伦之乐。只是他总说比不上在北平那时好,那是在自己的土地上。

  男人家的事,我捉摸不透,只觉得他憔悴得可怜,但又无法为他排解忧愁。

  幼邻经常去看望父亲,德邻在新泽西州买了一间花园住宅。相当舒适。也相当冷清。因为来时人不少。此时带来的钱已不多,跟来的人逐渐遣散,身边只有志圣。初时舅娘(德洁的弟媳)年轻,跟在一起,及至她母亲和儿子来了,舅娘也搬了出去。幼邻眼见父亲寂寞,常带儿女去看望。

  我和德洁,北伐以后,只在婆婆去世之时在家乡与我见过面,此后便再不相见了。我倒是有点惦着她,问起,才知她身患痼疾,身心痛苦;后来,医生诊断是癌症,说要动手术尚来得及。只是德洁一则怕损了体形,二则怕传了出去,人家会说是报应,以至拖延了一些时间。到了1965年动手术,癌症已是晚期。

  诀别

  我与德邻最后一次见面,是1965年6月初。记得这天,德邻匆匆驱车到来,幼邻看见父亲一脸兴奋之色,正想问有什么好消息,德邻不等儿子开口,先说:“我已决定回国,但哪天走还没决定,也不可能定。我是随时都会碰到危险的,此时暗探一刻也不会放过我。不过,冒多大的风险我也要回中国去,作为我最后一个心愿。在此做寓公实非所愿。”跟着说:“过去,我对共产党理解不够,说了许多错话,做了许多错事,如今要想补偿过去,只有回国一条路。否则,终会老死异国,那是死也不会瞑目的。”

  幼邻点头说:“父亲回国是明智的,不过太危险了,那些暗探会放过你吗”德邻微笑说:“共产党欢迎我回去,还说可以来去自由,这个自由我可以不要,决心回去,就不会再出来了。国内总理周恩来为我做好一切安排。我的第一个行程先到欧洲小住,时机成熟,即便飞返祖国大陆。我的一生,出生入死不知多少遍,都能够化险为夷,不信会死在暗探特务手上。何况有人暗中保护着。程思远亲自到苏黎世接送。他是受命于周总理的。你们不必担心。但是,我的行动万万不可泄漏出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