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的“特快专递”
“九五之尊”的皇帝极少有忏悔的;皇帝若忏悔,一定是处境不妙了,一定是不得已而为之。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五月,安禄山叛变,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姊妹,身边的皇子、公主、皇孙,杨国忠、陈玄礼等,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仓皇西逃。到了扶风郡,士兵们都不愿继续跟着唐玄宗逃难,甚至散布了一些不利于玄宗的流言。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对皇帝的这支卫队已经失去控制。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恰好此时成都进贡的春绢10万余匹运到扶风。玄宗见到这批春绢,立即有了主意。他命人将春绢全部陈列于大厅,然后召将士们进来,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朕近来年老糊涂,“托任失人”,导致安禄山叛乱。朕惭愧之至……今天与你们诀别,你们可共分这些春绢,以作为路费……
玄宗的这席话,是生平难得的、较为深刻的一次忏悔。他讲到了“托任失人”。
重用奸人为相
唐玄宗在位44年,他在晚年沉溺声色,怠于政事,为奸人所乘,重用了李林甫、杨国忠这样不该信用的人。
李林甫很会走“夫人路线”和“宦官路线”。李林甫每次上奏,玄宗都很满意,原来他通过宦官和妃嫔,把玄宗的心理活动,摸得一清二楚。
在李林甫当政时代,能臣、直臣、良吏、廉吏在朝中无立足之地。而小人、奸人、贪官、酷吏得势、猖狂于一时。更可怕的是,李林甫从固宠保位的目的出发,向玄宗进言,从今以后,节度使要用寒族、“蕃人”;因为寒族没有后台,不会结党,“蕃人”打仗勇猛。实际是害怕有文化、有名望的大臣“出将入相”,影响和动摇他的地位。于是一批“蕃人”专任节度使,不受节制。这导致了安禄山的坐大和后来的安史之乱。
唐玄宗用错的另一个宰相是杨国忠。杨国忠靠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当上宰相,他通过“内线”杨贵妃,在清楚地掌握了玄宗的心理变化及嗜欲与好恶后,投其所好,故很快得到玄宗的宠信。
杨国忠一旦权在手,就将选拔、任用官吏的那套制度、程序都打乱了。本来选官要经过几个有关衙门和各有关官员,整个过程要从春天到夏天才能结束。杨国忠撇开各有关衙门,让他的手下人在他的私宅密定名单。
杨国忠从担任衙史到升任宰相,共兼40多个重要职务,以至每件公文签一个字都忙不过来。他只得交给手下的人去办,于是手下的人便上下其手,导致贿赂公行。
偏信“痴直”的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二月,宰相韦见素对玄宗说,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经显露,玄宗不信。过了几天,杨国忠、韦见素向玄宗献“坐消禄山之谋”的计策:将安禄山召回京城任宰相,另派贾循等三人分任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以分安禄山之势。玄宗接受了这个建议。可是,等诏书起草好了,他又压着不发。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兵15万,号称20万,反于范阳。几个月后,攻下洛阳,进逼长安。
安禄山身材高大、肥胖。此人“忮忍多智,善亿测人情”。(妒忌、残忍,且多智谋,擅长揣度人的心理活动。)
安禄山靠贿赂一路升官。他重金收买朝廷派到河北的使者,每次使者回京城,都赞誉安禄山。安禄山还将一名亲信将领安插在京城,探听朝廷的动静。又不断地向京城运送奇禽、异兽、珍宝、牛羊等,贿赂朝廷重臣。
安禄山过度肥胖,自称肚子有300斤重。唐玄宗曾指着安禄山的腹部戏问:你肚子里有什么东西?怎么这样大。安禄山答道:“更无余物,正赤心耳!”一句话说得龙颜大悦。玄宗又让安禄山去见太子。安禄山故意不拜太子,左右催促他下拜,他说:我是胡人,不懂朝廷礼仪,不知太子是什么官。玄宗说,这就是“储君”,朕千秋万岁后,他代朕做你的皇帝。安禄山说,臣愚昧,原来只知有陛下一人,不知还有“储君”。玄宗觉得安禄山“痴直”得可爱,不知他其实是很狡黠的。
唐玄宗在位后期用错了宰相、将领,他必须喝下自己酿的这杯苦酒。
摘自《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