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网络
近几年,河南省中招(实验区)化学试卷命题保持了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呈现了“立足基础、考察全面”和“突出主干、稳中求变”的基本特点。针对这种命题趋势,笔者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以供同学们在剩余不多的时间里,更高效的复习迎考。
把握《考试说明》,复习全面,突出重点
新课程标准把初中化学内容分为5个一级主题,18个二级主题,《考试说明》对各主题中知识点的掌握水平有具体的要求。针对近几年河南中招试题兼顾所有二级主题的内容,同时又突出主要知识结构和重要知识点的特征,同学们在复习时,可对照《考试说明》中罗列的考点按水平要求逐一检查掌握的程度。对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如“物质的分类”、“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解释宏观现象”、“实验室气体的制备”、“金属活动性顺序”、“溶解度曲线”、“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等更应在复习和训练时加大力度。
夯实双基知识,着眼教材,关注差异
“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所有试题的敲门砖,基本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用途和变化规律、初步的化学计算能力、实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程序等构成了初中化学的“双基”。而课本则是这些“双基”的源头,回归教材,通过课后小结和习题能了解到每课题的基本知识,通过课本实验可与物质的概念、性质及用途等内容密切挂钩。同时教材也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每年中考80%左右的题目直接来源于课本上的内容。特别是近两年的“科学探究”试题,更凸现出这一特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燃烧的条件”、“酸碱中和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等成为命题的热点内容。另外,新老教材的差异点往往也是中招试题体现课改方向的源泉。新教材中增加的如“水的净化”、“能源与资源的利用”、“乳化作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营养素”、“合成材料”等内容容易出题;反之,老教材中“溶液”、“酸、碱、盐”等章节中过深、过难部分肯定不会再考。
构建知识网络,查缺补漏,训练思维
依据新课程标准划分的主题,复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形成脉络清晰、主线突出的知识网络。如利用“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制法、用途”的主线,构建氧气、碳单质、二氧化碳等物质的知识网络;以“原子”为中心,建立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网络等。这样做到“有序贮存”,用时就可“呼之即出”。同时知识网络的构建还有利于自身的查缺补漏。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手中往往有繁多的各类资料,与其盲目的多做题,不如学会对题目进行分类和反思。哪类知识点自己可保证不出错,哪类在做的过程中会感觉磕磕绊绊,做不下来等都一一统计,然后做数据分析,对错误寻根问本,这样既有利于知识点的查缺补漏,疏通考试中的失分“瓶颈”,又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巩固,使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知识点,更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应用,培养能力
综观近年来中考化学试题,即使基础性的试题也都注意情景和简单的应用,因此在复习中必须要注意优化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其中如“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质量守恒定律”、“能源与资源”、“化学肥料”等内容,一直是以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方式呈现;另外近年发生的一些和化学有联系的重大事件,往往也成为中招命题的热点,如不粘锅事件、苏丹红等事件。这都促使同学们平时要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郑州十九中 杨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