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7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芬兰:用家庭教育赢过世界
智力能测量吗
共商“国”是
季羡林是个怎样的人
“大唐高僧”牵手“紫檀女王”
生物入侵者:下一场瘟疫
英女王口音更具“大众音色”
侯宝林逗乐毛主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季羡林是个怎样的人

中原网  日期: 2007-05-18  来源: 郑州日报  
  读罢季羡林的新著《病榻杂记》,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这位九十多岁大学者的病榻之言,真是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其中有两点,印象尤为深刻。

  其一是,这位蜚声中外、万人景仰的大学者,竟然昭告天下,请辞去“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他说:“我连‘国学小师’都不是,遑论‘大师’。”“我自己被戴上这顶桂冠,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为此,我在这里昭告天下:请从我头顶上把‘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桂冠摘下来,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季羡林是喜欢讲真话的人,而且是善解人意的人。不到不得已时,是不会说出这种让媒体或吹捧者下不来台的话的。其实许多年前季羡林就声明自己不是“国学大师”,因为他的学问根本就不是国学。但是没有人去听他的话,更没有人去翻阅一下他的著作,做一点调查研究工作,只是一味地人云亦云。6年前,2001年4月18日的《北京青年报》曾经登载过一次对他采访的消息,在采访中,他再次郑重声明:“我说的话,你可以百分之百地相信,外面的消息你们只能相信60%就行了,他们把我说得太好了,其实我没有什么了不起。”话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似乎都听不明白,可能有人还以为这是季羡林的谦逊之词呢,岂知季羡林与常人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一个清清白白的人,容不得哪怕半点不实之誉和溢美之词的“玷污”。他一看到这些虚幻的桂冠戴在自己头上,就会感到不“自由自在”,“浑身起鸡皮疙瘩”,好像戴上“荆冠”一样难受。所以,这一次他忍无可忍,把多年郁结心中的一股闷气说出来了,使全社会为之惊讶,使媒体为之震撼,使追名逐利之徒为之汗颜。季羡林这一义举,实在是对当下文坛浮躁之风敲响了一次警钟,注入了一针清醒剂。

  其二,季羡林首次对自己的人品作出了评价。他在《在病中》一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好人,但不是一个不讲原则的滥好人。”

  这句评语看似平淡无奇,却十分耐人寻味。

  先说说什么是“平平常常”。

  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学贯东西,博古通今,著作等身,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极大的知名度。他还做过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还是50多个国家级学术团体的负责人。可以说,在当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他是数一数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但是,季羡林从来就不觉得有了上面那一大堆头衔,那一大摞帽子就改变了自己平常人的身份。他不断地在文章里声称,自己是一个“胸无大志”,“普普通通”,“中不溜丢的人”,“和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

  他这是在“作秀”吗?不是。这就是季羡林的真实想法,是他平民情结的表现。

  再说,在季羡林心里,怎样的人才算是“好人”呢?

  他曾多次说过:“一个人除了为自己着想外,能为别人着想的水平达到百分之六十,他就算是一个好人。”这个标准,是高呢,还是低呢?仔细想一想,恐怕不能算低吧。如果人人都能为别人着想百分之六十,为自己着想百分之四十,天下岂不早已太平,国家岂不早就成了“君子国”,国人岂不早已成了桃花源中人。

  季羡林在该文中又说:“我考虑别人的利益,为别人着想,我自认能达到百分之六十。我只能把自己划归好人一类。”这次季羡林不客气了,他当仁不让,把自己划归好人一类。其实,了解季羡林的人都知道,一事当前,他为别人着想,远远超过百分之六十。

  季羡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但“不是一个不讲原则的滥好人”。他说:“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我会一反谨小慎微的本性,挺身而出,完全不计个人利害。我觉得,这是我身上的亮点,颇值得骄傲的。”能证明这一优点的最好例子,便是季羡林在“文化大革命”中,挺身而出,反对那个执行极左路线,不可一世的“老佛爷”。虽然因此遭到抄家、批斗、劳改、踢打、关牛棚等等惨无人道的迫害,但季羡林从未屈服过,并以此为荣。

  季羡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想借用毛主席评价白求恩的话来评价季羡林是十分恰当的:“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摘自《中国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