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河南小学生真情作文感动温总理
一个学生“卖”800元 职校生源争夺战见闻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河南小学生真情作文感动温总理

中原网  日期: 2007-05-23  来源: 郑州日报  
  

  

  

  纯属偶然:

  温总理半途下车察民情

  一件鲜红的衬衫,一笑脸上就露出两个迷人的小酒窝,身体略显瘦弱,见人有些腼腆,这就是左迎娜——一个13岁的可爱女学童。

  令人惊叹的是,左迎娜小小年纪就经受了生活的磨难,她曾是个孤儿,抱养她的养父在十几年前突然双目失明,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一个八旬高龄的老奶奶,生活非常困难,一家人艰难地相依为命。国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左迎娜成为营庄小学第一批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救助的学生。不过,让家长深感欣慰的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左迎娜小小年纪就很懂事了,有空了就帮助家长做家务活,还经常帮助同学。

  说到左迎娜,她的班主任老师黄玲玲自豪地告诉记者,左迎娜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连年获得“三好学生”称号。她学习十分自觉刻苦,往往在学校就做完了家庭作业,回到家里还要自我加压,自学到深夜,即使家长催促了仍然不肯休息。尤其让老师称道的是,左迎娜综合素质高,曾经在乡里、县里组织的学生体育比赛中斩金夺银。她在生活中还是个有心人,对周围的事物观察细致,写的作文生动感人,常常被老师推荐到报刊上发表。

  温总理来到左迎娜家纯属偶然,因而这个河南小学生与共和国总理之间发生的故事充满了真情。

  学校的周少恩校长介绍说,去年7月15日上午,温总理在河南考察期间,来到孟津县清河新村视察小浪底库区移民安置情况。临近中午返程中,总理一行路过紧邻公路的该县送庄镇西山头村,一向亲民、爱民的温总理不顾劳累,临时决定下车到路边几处农家小院看望农民。

  在视察过程中,温总理常常打乱有关部门的计划安排,中途下车亲自体察民情,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这是温总理的一贯作风。

  见到温总理,村里那些劳作于田间、忙碌于家中的农民,在惊喜和激动之余,纷纷围拢过来,与总理亲切交谈。温总理亲切地握着村民的手拉起了家常,关切地询问村民粮食够不够吃,一个月收入多少,了解农村子女入学“两免一补”的落实情况,问大家还有什么困难……

  让当地村民念念不忘的是,当了解到村民们的桃子成熟了,要到洛阳市里去出售却办不来手续,村民正在为卖桃难发愁时,温家宝总理立即叮嘱随行的省市领导,要尽快解决好这一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次日,洛阳市出台了增设瓜果直销点、为瓜农发放直销特别许可证等措施,困扰农民多日的进城卖桃难的问题很快迎刃而解。

  左迎娜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温总理前来视察那一天恰逢星期天,当时她正好在家休息,幸运地见到了来到家里看望的温总理。

  幸福时刻:

  总理来到俺农家

  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细腻的,温总理那和蔼的面容,平易的身影,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对农民的深情……这一幕,深深地定格在左迎娜的记忆中,再也挥之不去。

  今年2月,《小学生学习报》组织“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大赛”,黄玲玲老师也布置学生写一篇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作文。在老师的启发下,左迎娜很快想到了温总理深入农家的人民公仆形象,虽然已时隔半年多,当时的情景仍然像昨天一样清晰,于是,她用质朴的语言,写下了一篇题为《总理来到俺农家》的作文。

  在作文的开头,左迎娜这样描述当天的情景:2006年7月15日早晨起来,凉风习习,空气清新,家门前的公路上,人群往来不断,原来是敬爱的温总理要从这里经过,到清河新村视察。我心里真是激动万分,多么想见到温总理啊!不久,看见一列车队从门口疾驰而过,想到温总理就在车上,我心里不禁有些遗憾。

  接着,左迎娜写到:临近中午,返程的车辆突然在村口停下,从其中的一辆车上走下来一位爷爷,他慈眉善目,面色红润,呀!那不是常在电视上见的温总理吗!在他的身后,紧跟着省、市各级领导。一行人径直走向村里,温总理一边走,一边微笑着向群众问好。来到我家门口,他直接走了进去。意想不到的客人让父亲又惊又喜,总理拉着父亲的手,亲切地说:“到家里来坐坐。”

  温总理握着父亲的手攀谈起来:“你家每口人有几亩地?每亩收入多少?粮食够吃吗?”父亲说:“每口人有一亩多地,每亩地能打千余斤粮食。现在农民不交公粮,国家又对农民进行种粮补贴,粮食年年有余。谢谢总理关心!”温总理那和蔼可亲的目光、慈祥的面容、关心的话语使屋里的气氛随之活跃起来。

  总理转过头来,问我哥哥:“你每月能收入多少?”哥哥说:“我在书店卖书,每月发500元,管吃管住,农忙时就回来帮家里干活。”温总理鼓励哥哥在书店工作要不断读书学习,增长科学知识。随后,总理又问了村里的医疗保障、沼气建设、子女就学等问题。听了村民的回复,总理说:“你们生活过得富裕,我就安心了。”

  从家里出来,总理和周围的群众一一握手,然后在村民们热烈的掌声中上了车。他打开车窗,和大家挥手道别。人们热泪盈眶,目送着我们敬爱的总理。王奶奶抹着眼泪说:“好总理,好总理啊!”

  在文章的最后,左迎娜写到:温总理在我家呆了大约半个小时。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话语不时在耳边响起,人民公仆的形象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我们会永远记住那幸福美好的时刻!

  总理感动:

  孩子的文章真切朴实

  读了左迎娜的这篇作文,黄玲玲老师不禁拍案叫好,随后,经黄老师指导修改后,文章寄给了《小学生学习报》。

  今年2月20日,《小学生学习报》刊发了一组“荣辱观征文大赛”获奖作文,《总理来到俺农家》被刊发在头条位置。

  《总理来到俺农家》这篇作文虽然很简短,却反映了一个农村小学生的心声,稚嫩纯真的语言表达出的真情实感感人至深,小作者对温总理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了《小学生学习报》的编辑张清平。在编发这篇作文时,文章表现出来的孩子纯真可爱的心灵、温总理亲民爱民的高贵品质使张编辑感动不已,时间长了,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孩子们这么爱戴温总理,孩子们真实质朴的情感怎么能让总理知道呢?

  几经思索后,3月5日,为了让温总理了解孩子的心声,一种责任感驱使着张清平给温总理写了一封言简意赅的信,和发表有左迎娜作文的报纸一同寄出。张清平在信中写到:温总理,不揣冒昧,寄上2月20日的《小学生学习报》。这一期的报纸上,有一个普通农村孩子的作文《总理来到俺农家》。文章虽短小,但表达了广大小学生对总理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总理,每天有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温总理费心劳神,有大量来自全国的重要文件和材料等着总理去批阅。信寄出一段时间后,张清平曾经认为,总理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大事,对于群众来信不可能一一过问,甚至有可能看不到她的信,可能没有时间给《小学生学习报》回信了。

  没想到,这封普通的群众来信,温总理不但在百忙之中亲自阅览,而且用工整洒脱的毛笔小楷,亲笔作出了批示:报办得生动活泼,孩子们的文章写得真切朴实,我希望《小学生学习报》越办越好,成为孩子们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成为启迪孩子们思想的一颗智慧之星,谨通过贵报向孩子们问好。温家宝 三月十七日。

  温总理的批示,饱含着发自内心地对少年儿童的喜爱,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周校长告诉记者,总理的亲笔批示传到营庄小学后,师生们深受鼓舞,学校很快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认真进行传达学习,号召同学们像左迎娜那样踏实苦学、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辜负温总理的殷切期望。

  和蔼可亲:

  左迎娜眼中的温总理

  多年来,温总理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乡村城市,倾听社情民意,了解群众忧愁疾苦,牵挂百姓冷暖安危,总理的亲民务实之风常常感动了中国。

  有细心人发现,温总理的一件外套竟然穿了10年,而去年温总理到孟津视察时穿的那双双星牌旅游鞋,已伴随他多年了,两年前总理来豫时曾被修补过。这双旧鞋再次感动了很多人,在网上,偃师网友留言说:这是一双被粘补过多次的双星牌旅游鞋,这是一双再普通不过的旅游鞋,它把平凡与伟大连结,它把崇高与深邃连结;网友偃师说:总理一件棉衣穿了10年,为这样的好总理感动;网友孟津人说:总理来孟津视察,反映了总理对农民的深情厚谊;网友暮鼓晨钟说:温总理的亲民之风扑面而来……

  成年人眼中的温总理是令人感动的,那么,在年仅13岁的左迎娜眼里,温总理是什么样的呢?采访中,记者就此和小迎娜展开了对话——

  记者:你知道温总理是多大的官吗?总理来到你家时,你认识他吗?

  左迎娜:我不知道温总理是多大的官,只是觉得他是可大的官吧,是国家领导人,每天有可多工作要做。我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温总理,他来到家里时我就认出来了。

  记者:你还记得温总理当时的衣着吗?现实中的温总理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第一印象?

  左迎娜:那天温总理穿的是白色衬衣,脚上穿的是一双旧运动鞋。我觉得温总理可朴素,没架子,态度和蔼可亲,十分平易近人,对老年人可好了。

  记者:你怎么知道总理对老年人可好了?

  左迎娜:邻居家的老奶奶得了癌症,她想见温总理。温总理听说了,走出我家后,就来到病床前看望了老奶奶,嘱咐她好好养病,还给了她500元钱治病。

  记者:你想没想到会见到温总理?见到总理,你有什么感受?

  左迎娜:做梦也没想到!能见到温总理,我可激动,感到很幸运!

  记者:温总理对你的作文作出了批示,现在你成了当地的“名人”,周围的人怎么看你?你家里人怎么看你?

  左迎娜:没想到我的作文温总理会看到,我当然很高兴!同学都很羡慕我,村里人也为我高兴,父亲教育我不要骄傲,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像总理那样,长大以后多为国家效一份力,不辜负总理对我们的希望。

  记者:对于未来,你心中有什么理想和愿望?

  左迎娜:我长大了想做一名医生,为像我父亲那样的病人解除痛苦。如果有机会,我盼望着能再次见到温总理!

  今年5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一份亲笔批示传到了孟津县送庄镇营庄小学,该校六年级学生左迎娜的作文受到温总理的夸奖,这个消息令师生们激动不已。

  去年7月15日,温总理在孟津考察返回途中,随即走进路边的农家小院,来到左迎娜家中,关切地拉起家常。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温总理给星期天在家休息的左迎娜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2月,她用质朴的语言写下了一篇作文——《总理来到俺农家》,记述了亲眼所见的温总理的一言一行,抒发了对总理的爱戴之情。

  这篇情真意切的作文感动了温总理,看到作文后,日理万机的温总理亲笔作出批示,称赞“文章写得真切朴实”,向孩子们问好,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洋溢着对纯朴天真的孩子的由衷喜爱。

  一个年仅13岁的小学生,其作文为什么能够得到温总理的赞许?孩子眼中的温总理是什么样的?5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营庄小学,采撷到了一个河南小学生与共和国总理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