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工作进展很快。大多数国有企业通过改制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在企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影响和谐的问题,甚至少数国有企业改制后起色不大,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长期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和工作方式、方法没有得到继承和发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没有得到保证,企业文化缺乏凝聚力;有的企业不能按照科学发展规律办事,考虑眼前利益多,考虑长远利益少;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利益少;考虑企业利益多,考虑员工利益少;考虑规章制度多,考虑职工身心健康少。这些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必然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快速发展。因此,构建改制后和谐企业建设至关重要。本人认为,要真正使改制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力。
一、保证“核心”作用。保证“核心”就是要保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无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还是其他形式的企业,都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企业党组织就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经济法规政策等在企业能够得到正确地贯彻执行。否则,失去保证监督作用就会偏离生产经营方向,以致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少数改制后的企业,单纯强调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忽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企业党组织放在从属位置,认为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由于不重视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因此,企业经营者要重视和发挥党组织在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中的作用。党组织自身在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进程中,要找准位置,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二、凝聚“人心”力量。人心齐、泰山移。一个能够有效凝聚人心的企业,必将掌握制胜的法宝。企业改制后,员工头脑中存在国有企业的传统观念,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认为改制后自身的地位变低了,由原来的主人翁变成现在的打工者,由原来给国家集体创效,变成现在给大股东赚钱。加上一些企业因政策落实不力,侵害群众利益,伤害职工感情,缺乏人文关怀,企业内部不和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凝聚人心,首先要稳定员工的心。通过教育引导,使员工认识到,国有企业改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改制后的企业是为了给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给员工创造更多利益。员工的身份变了,但主人翁的地位没有变。让员工对改制后的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其次要重视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员工队伍素质,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树立企业价值观和规范员工行为入手,塑造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全新的企业形象。让“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员工自觉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第三要建立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平台。人才流失是改制后企业存在的“硬伤”。要留住人才,留住人心,除了构建和谐的企业氛围外,还要以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人才,以美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人才,使他们创业有平台、干事有舞台、奉献有收获、发展有空间。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才的创新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培训员工,培训人才,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和人才才能,造就一支和谐团结的员工队伍和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持。
三、体现“爱心”关怀。关爱职工就是关爱企业。企业为职工点“一盏灯”,职工回报给企业的是“一盆炭”。改制后的企业尤其要重视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机制。构建和谐企业,是一个情感工程。企业管理者对员工要充满深厚的感情,在心理上要加强沟通,在情感上尊重理解,在行动上关心服务。运用情感管理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劳动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奉献精神。对员工的婚、丧、嫁、娶、病,要适时访问交谈,帮助解决困难。企业要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企业工会建立帮扶热线,让员工有困难找工会、有委屈找工会、有矛盾找工会,做到有贫必访、有困必帮、有难必救、有求必应。凡是涉及员工利益的事都要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四、创造“舒心”环境。舒心才能凝聚人心。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员工不单单是为了追求获取物质利益的满足,还有一个重要的追求是企业能够满足他们精神文化的需要,依恋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中释放来自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企业要努力为他们创造道德情操高尚,宜于陶冶情操,有利身心健康的温馨港湾。如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的大讨论与演讲比赛活动,适宜员工身体健康的文体比赛活动,颂扬祖国、歌唱企业发展、宣传企业好人好事的歌咏比赛活动,以及一些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外出旅游、参观学习活动等等。让员工在活动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情感得到释放和满足。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员工的高尚情操,也为构建和谐企业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总之,改制后的和谐企业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企业美好的明天。
马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