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13岁女孩抱着妹妹去上学
高科技挑战市民隐私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卧底手机”向左向右?
高科技挑战市民隐私权
本报记者 刘 招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5-25  来源: 郑州日报  
资料图片

  

  

  

  

  

  

  

  

  

  

  与卧底软件捆绑销售

  

  “卧底手机就是一些高端手机与X卧底软件的捆绑销售。”昨日,当记者费尽周折找到X卧底软件的河南总代理商杨先生时,他介绍说,卧底手机还是普通的手机,只不过选用的都是一些支持多功能的高端手机,然后装上X卧底软件。从外表上看和普通的手机没什么区别,但是可以把手机当“窃听器”使用,可以时时监控你的目标。

  杨先生说“卧底手机”的核心部件是“X卧底软件”,软件是1980元/套,手机另算价钱。该软件具有监控他人的行踪,窃取手机收发的所有短消息、通话记录和手机上的通讯录,并且把这些数据通过GPRS发送到指定的服务器供查询等功能。该软件的原名为“Flexispy”, 由泰国的Vervata公司生产。而“X卧底”是江苏南京的特洛伊科技有限公司对该软件进行汉化后在中国的名字。随后,记者打开了该公司的网站,网站上列举了软件的功能,包括:找回被盗手机、备份所有短信、监控话费、控制GPRS流量费用、查看手机历史通话记录、远程通过手机实时监听监控等等。 在介绍这种软件的“神奇”之处时,该公司网站特别指出:该软件在家庭中,不仅能监视孩子的举动,而且可对“另一半”进行“跟踪”。

  

  体验“卧底功能”

  

  记者要求试验一下“卧底手机”的功能。

  杨先生拿着一部普通的诺基亚手机捣鼓了一分钟左右放到了桌子上,开始和记者一位同事聊起了天。记者用手机拨打杨先生的手机号,没有正常的接通过程,电话那边就直接传来了杨先生和同事的谈话声音,谈话的所有内容记者听得清清楚楚,大约听了两分钟左右,记者回到座位处,给同事复述刚才电话里听到的内容,同事说一点不错,并且刚才杨先生手机的屏幕只亮两三秒后,就没任何反应。“X卧底软件的一版二版,打过来电话时候,手机屏幕都会亮,现在第三版正在测试中,据说安装第三版后,监听起来手机屏幕一点反应都没有。”

  随后,记者请杨先生给记者的同事发了一条短信。同时杨先生就近找了一个网吧,在“卧底手机”系统附带的一个邮箱里,记者调出了杨先生给记者同事发的短信,记者拿着同事的手机核对内容,竟然发现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差。“其实在监控短信时,卧底软件就像一个复制器,给目标号码发一份,然后复制一份发给了邮箱,监控人可以随时打开。”    

  为了让记者看到整个安装过程,杨先生把他手机上的软件卸载下来,然后重新安装,记熟了安装码之后,整个安装和激活过程一分钟就搞定了,再加上相关的设置,总共也不超过两分钟。杨先生说,目前要在手机上安装,需要拿到手机,以后软件经过改进,有可能通过蓝牙功能安装,更是神不知、鬼不觉。如果对方换了手机号码,就会有一条短信发到你预先设置的邮箱或手机里,告诉你新号码,登录网站更换先前设置的手机号码就可以拆卸,也很方便,只需要输入密码即可,目前只能在开通GPRS的手机上使用。而且一旦购买,可以终身使用,一套安全码可以在不同的手机上轮换使用,即使对方更换了SIM卡,只要新SIM卡有GPRS功能,功能可以继续。

  

  明说发福利 实则是监视

  

  据杨先生介绍,“X卧底软件”是2007年1月份流入郑州市的。短短的几个月里他已经卖出去近200套了。其中30%的用户用于婚外情的调查、40%的人用于商业竞争,比如工程竞标、商业谈判等,剩余的也有家长监控孩子的,其中有10%左右的人出于好奇买来玩的。

  记者曾接到过一个匿名男子的投诉,说前不久单位领导给他们十多个人每人发了一部手机,说是员工福利。但后来大家发现外出工作中一些很隐秘的谈话和事情都被领导知道了,刚开始还以为是同事中有人打小报告,后来发现即使一个人单独出去的事情领导也知道,他们很纳闷,怀疑是不是被领导装了监控器,因为他们送货中经常收取现金,也经常会有一些私活,但是拿手机去检测也没查出什么。记者就这位男子的情况询问杨先生,是否有企业老板来买“卧底手机”监视员工,杨先生笑了笑说有,并且不少,尤其一些单位的重要职位人员,但是因为涉及商业秘密和保护客户隐私,杨先生拒绝给记者透漏更多。

  

  高科技终结隐私?

  

  市民对于“卧底手机”能够远程掌控他人手机纷纷表示了担忧,大家认为隐私权受到了高科技的挑战。

  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樊建民认为,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人装上“卧底软件”或者送人一部“卧底手机”,直接侵害了公民的隐私权和公民的通信自由,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窃听的内容和时间特殊或者引起后果严重的话,还要追究刑事责任,通过网路销售和购买窃听器材和间谍器材违反了国家的《安全法》和《刑法》,情节严重的能构成犯罪。对于“卧底”是否构成违法,我们暂不做评论,但市民们显然不愿自己的手机被他人“卧底”、监控。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90%以上的市民表示,只想保证自己的隐私权,如果连发短信、打电话这样的方式都不再安全,难道要“纸上谈兵”?像聋哑人一样打手语?

  

  边沿产品谁来监管?

  

  记者对“卧底手机”的合法性产生质疑,但杨先生说他的产品绝对是合法的,无论南京公司还是他河南的总代理都是在有关部门注册的。只不过是他的产品确实有点“边沿”。

  “我们南京公司的宣传网站上说,该软件是用于找回被盗手机、备份所有短信、监控话费、控制GPRS流量费用、查看手机历史通话记录、远程通过手机实时监听监控等,我们是用于健康的途径,但很多市民买去用于监听,这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杨先生打个比喻说,就像菜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难道菜刀卖出去之后还要监控人家究竟干什么吗?

  对于杨先生的说法,河南金暗律师事务所律师冯彦辉认为,现在很多高科技产品都是在某种程度上给世人带来便利,但在另外的方面,有可能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甚至侵犯别人的人身权利,就像“卧底软件”、“卧底手机”,如何找回被盗手机、备份所有短信、通讯方式等方面,确实是方便的,但如果用于监控别人隐私的话,那么性质立刻就变了。所以我们也应该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请公安部门、通讯部门来实施限制,不能说拿这些高科技产品想干啥就干啥,那样的话,市民还有安全感吗?

  核心提示

  

  近日,“卧底手机”悄然出现在郑州市科技市场、通讯大世界以及一些手机销售市场,除了家长买来监视孩子、妻子监视老公外,一些企业的老板竟然拿“卧底手机”监视员工。而该手机的河南总代理商杨先生称,他们的手机是用来保护特殊群体的安全的,不是用来侵犯市民隐私的。但是卧底手机的出现在市民中已引起不小震动,“卧底手机”向左向右? 难道高科技要终结市民隐私权?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