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13岁女孩抱着妹妹去上学
高科技挑战市民隐私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13岁女孩抱着妹妹去上学
本报记者 赵国锋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5-25  来源: 郑州日报  
  上图与下图:卜小凤回到家后自己压水、烧火、做饭。
  左图:卜小凤抱着妹妹在上课
  

  

  

  

  

  

  

  

  

  

  

  

  

  灾难接连降临小凤家

  

  麦浪滚滚的季节,一个听来让人心酸的故事使记者驱车前往女娲补天故事的发生地西华县采访。

  在西华县团委少先队总辅导员赵亚丽带领下,记者来到距县城十多公里的田口乡田口中心小学,找到了正抱着妹妹上课的卜小凤。

  据卜小凤介绍,1994年,她出生在西华县红花乡柳城村张姓人家,她还没有上小学时,父亲就病逝了,精神本来不是很正常的母亲受到打击后,病情更加严重,一家3口糊糊涂涂地生活。2004年,在好心人的说合下,34岁的母亲王喜莲带着她和哥哥嫁给田口乡49岁的单身汉卜栓柱。卜家只有卜栓柱和90多岁、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年后,王喜莲给卜家生下一个女儿,起名叫卜紫晗。

  在紫晗满月不久,灾难再次降临到她妈妈身上,她患了脑溢血,卜栓柱东挪西借,邻居们捐款为王喜莲治病,但昂贵的医疗费使债务越积越多。他们不得不放弃在医院治疗回家干熬,结果小凤妈妈瘫痪了,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而且生活不能自理……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卜栓柱不得不将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母亲、1岁女儿的担子扔给年幼的小凤,自己起早贪黑到附近打零工挣钱养家。

  今年春节后,小凤品学兼优、正上小学五年级的15岁哥哥含泪辞别老师到周口市去打工,他帮别人收废品,一个月管吃住给200元工资。这样家里少了一张口,还能给家里挣一点钱。

  

  抱着妹妹上学

  

  记者在田口中心小学看到,正在上课的小凤怀里抱着妹妹,正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书桌上堆着书本和作业。

  下课后,她抱着2岁多的妹妹乐呵呵地来到老师办公室。她的脸、脚脏兮兮的。

  小凤说她特别累,但偶尔也做梦,每次做梦就是妈妈病好了,她不再带妹妹上学了。说到这里,她哭了起来,班主任张改芹也泪流满面,其他老师不忍心看到小凤哭,都红着眼赶快离开。张改芹哭着说:“洪战辉家离我们这里很近,小凤比洪战辉还洪战辉。因为她只有13岁,还是一个小女孩,吃的苦、承担的劳动强度都比洪战辉大。”

  据班主任说,小凤以前学习是全班第一名,从去年春节后抱着妹妹上学以来,成了全班第6名。“我们上课时,她妹妹在旁边玩,一会儿尿了,一会儿屙了,小凤还要去收拾。她妹妹还经常把同学的书本和文具盒扔了、作业本撕烂,小凤得赶快去给人家道歉。如果同学吵妹妹,她也动手打妹妹,以此向同学道歉。”没有玩具,教室里的扫帚、垃圾桶、铁锨都成了妹妹的玩具,这样难免产生噪音,她起来吵妹妹几句继续上课。“四年级的孩子毕竟小,但时间长了,同学们也开始同情小凤,埋怨的人越来越少,还常常把自己带的零食给她妹妹吃,下课还逗她妹妹玩。”

  上课时,小凤妹妹经常跑出教室,在楼梯上睡着,小凤出去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把妹妹包住,抱在怀里听讲。去年秋天一个下雨天,她用衣服把妹妹包住,用自行车带着上学,到学校妹妹也淋湿了,怕妹妹感冒,她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包住妹妹,自己忍受着寒冷。

  今年春节后,因为哥哥去周口打工,小凤不想上学了,偷偷把自己的书桌、板凳搬回家(这里学生的书桌和板凳都是自己带的)。班主任发现后,去她家了解情况,小凤哭着对老师说:“我不是不想上学,我实在是太累了!”不能很好用语言表达的妈妈也哭得像泪人,诉说家中的困境。在老师的劝说下,小凤又坚持上学,学校对小凤实行了“两免一补”。现在小凤最大的理想是将来能考上大学,最大的愿望是妈妈的病能治好。

  

  全家生活靠邻居施舍

  

  学校距离小凤家2公里,放学时,她妹妹已经睡着了,小凤只能抱着妹妹回家。记者跟小凤一起来到她家,她家只有3间房子,只见99岁的奶奶低头坐在门口,妈妈坐在床上,等待着小凤回来做饭。

  走进小凤家里,苍蝇嗡嗡乱飞,尿骚味弥漫整个房间,床上堆着好心人送的旧衣服,整个家是乱七八糟。小凤说她没时间收拾。锅灶垒在到处是垃圾的院子里,锅盖上落满了灰尘。

  小凤把妹妹放到床上就去给妈妈倒尿盆,接着压水、轧面条,一会儿时间都不敢耽误。面条轧好后,她拿来柴禾在炎炎烈日下烧起锅来。

  “这锅灶露着天,下雨你怎么做饭?”

  “下雨了,我打伞做。”小凤不以为然地回答记者。

  “今天你轧的面条怎么吃?为什么不见菜?”

  “把面条煮一下,再把蒜薹放进去就行了。”原来她没有菜吃,蒜薹是一个亲戚送的腌蒜薹,汤面条、腌蒜薹就是一家老弱病残的午饭。

  “你都会做什么饭?”

  “稀饭、面条、蒸馍、蒸面条。”

  从没有记者来采访过的村庄,听说记者来采访小凤,邻居们来了很多。一位老大娘流着泪说:“他们家原来只有两口人的地,现在他们6口人还是那1亩地。别说种菜了,就是种的粮食也不够吃。”看到他们家过不去,乡亲们都你一把我一把地给他们捐粮食,小凤妈妈生病时,全村人都捐了款,最多的给200元,少的给2元,才保住她妈妈的性命。

  另外一位邻居说:“他们家很少吃菜,经常是白饭。小凤星期天有时间了去采把野菜,上学没有时间就吃白饭。他继父偶尔回来早了,买几个茄子。大部分时间是夜里8点回来,早晨天不亮就走了。她妹妹那么小啥也没吃过。”

  “我爸爸借人家的粮食和钱,人家看我们家穷,好多人家都不要了。”小凤说,她3年都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了。家里的电视机是他们过来以前就有的,一个饮水机是为了方便她妈妈吃药赊来的。冬天,洗衣服小凤掂不动,继父就借钱买了一台洗衣机,可小凤舍不得用电,还是坚持着手洗,手上经常冻得起痒疙瘩。“我们一般不吃油,一个卖油的看我们穷,给我们了一点油。”说这话时,小凤热泪盈眶。

  

  她干的是3个大人的活

  

  去年,只有12岁的小凤就开始承担起一般大人也难以承担的家务。每天早晨,她5点起床,把饭做好后,给妹妹穿衣服,接着给妈妈倒尿盆,给妈妈、奶奶、妹妹洗脸,再把饭端给奶奶,还要喂妈妈和妹妹吃饭。把大家都打发完毕,她自己再匆匆忙忙吃点凉饭。做完这一切,她才带着妹妹去上学,迟到是常有的事,但老师知道她的艰难,从来没批评过她。

  中午从学校回家,她就做饭,把一家人打发完,收拾完家务,又匆匆忙忙带着妹妹去上学。

  晚上放学回家,她重复完这些家务,安排妹妹睡觉后开始写作业,直到十一二点才睡觉。夜里她搂着妹妹睡,半夜还要给妹妹把屎把尿。一天的休息时间不到七个小时。班主任张改芹说:“一天到晚,她干的活大人都承受不了。我孩子还小,除了能给她一点衣服,其他我也是爱莫能助。我不能听她讲家里的事,一听我就哭。县团委让我把她的情况写一个材料参加自强自立好少年评比,我是哭着写完的。”

  小凤家隔壁的邻居王小红说:“我每天就管我这一个孩子都累得受不了,她那么小要管一个孩子、一个病人、一个老人,还要上学,实在是不容易呀!她每天干的活等于3个大人干的。现在她妈每天要吃3块钱的药,她爸不出去打工又不行,唉!可怜小凤啦!”

  不仅如此,小凤从11岁开始就和大人一起下地收割庄稼、种庄稼。她一个小姑娘干着成年人干的活。

  

  半夜去给妹妹看病

  

  今年初春的一个夜晚,继父没有回来。半夜,妹妹突然发高烧昏迷,小凤吓哭了,怎么办呀?

  要强的小凤没有打搅邻居们,自己一个人给妹妹穿好衣服,顶着满天星斗,听着狗叫,冒着寒风,抱着妹妹到3公里外的一个私人诊所给妹妹看病。

  大夫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半夜带妹妹去看病,吃惊得不得了,一个劲地埋怨她家的大人。而小凤一声不吭,把一切委屈和苦难往肚子里咽。继父给她留的零花钱不够打点滴,她给人家说好话先欠着。当人家后来得知她家里情况后,就不要欠的钱了。

  “你一个人半夜跑那么远,害怕不害怕?”记者问她。

  “咋不害怕呀!可我没办法呀。”

  因为她做了母亲应该做的一切,现在妹妹只要她,不要妈妈。由于生活所迫,她2岁半的妹妹也比同龄孩子懂事得多,姐姐让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十分听话。

  

  事迹感动众多人

  

  共青团周口市委的一个干部告诉记者:“这个小女孩太可怜了,也太了不得,我们准备评她为周口市自强自立好少年。”

  共青团西华县委少先队总辅导员赵亚丽说,像她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还在享受父母的爱,而她却承担着成人都难以承受的家庭负担,生活对她太不公平了!

  核心提示

  由于继父和哥哥外出打工,家里瘫痪的母亲、年老的奶奶和2岁的妹妹和所有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13岁女孩卜小凤稚嫩的肩上。卜小凤是西华县田口乡田口中心小学四(2)班的学生,为了学习,小凤只好抱着不懂事的妹妹去上学,回家还要做饭,洗衣服,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奶奶和妹妹吃饭,她已经这样艰难生活了一年半,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卜小凤。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