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助你越过忧伤之水
大清相国
《颠覆历史》
诚实的污点优于虚假的光环
金匮银楼
荔枝
古代的轿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金匮银楼

中原网  日期: 2007-05-29  来源: 郑州日报  
  1

  初春的襄阳,浓浓的晨雾将城外的马背巷古渡口锁得透不过气来。

  马背巷古渡口的埠头很大,沿岸泊百余艘大木船,江面上常年白帆如云,水鸟绕桅。马背巷乃千年古巷,形如马背,稳卧在汉江大堤的襄阳段面上。巷头与汉江古渡口相连,巷尾通向襄阳城小北门。马背巷是块富裕之地。两侧的店铺帘幡迎风飘展。八方的商贾、达官贵人,还有那些路过的船老板和船工,都爱在这里停留,这里有着好酒楼、好妓院、好戏班、好景致。

  沿着马背巷古渡口的九十八级台阶依次而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矗立于小巷口的贾府。

  贾府门前高悬着“金匮银楼”四字,它位于码头的左侧。前厅与其他银楼的店堂摆设无异,一张曲尺形的大柜台把店堂一分为二。柜台后,倚墙立着一排货架,货架上全是一个个的小格子,上面摆着金手镯、银酒壶之类的金银首饰制品。另一半店堂,放着几张椅子,供购物的客人歇息之用。

  穿过银楼前厅,就是一方天井,两边由南至北纵向深入,分别用作账房、管事、银匠和伙计的住处。中间是一栋上下两层的楼房,共有八个房间,居住着老爷、太太,还没有成家的子女,以及伺候老爷太太的老妈子和丫头。金匮银楼的后院很宽阔,中央长着一株参天的古槐树。

  贾府的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地下有暗道通往江堤外。遇有紧急情况,江面上就会有木船在吊脚楼下接应,以确保银楼老小平安。

  2

  这是道光七年的春天。襄阳城里城外到处传着皮德茂老爷老来得子的新闻。皮德茂为襄阳仓房楼皮家粮行的老爷。

  说是老来得子,其实,皮老爷还不能算老,刚满四十六岁。襄阳人懂事早,皮老爷十八岁当新郎,老婆大他三岁,是位大脚女人。大脚女人自打进皮家,皮家粮行的生意就好似吹了气的猪尿泡,眨眼间就大了起来,真应了“女大三抱金砖”的古话。不足的是,惟独在传宗接代这档子大事上,没见真功夫。皮老爷一鼓作气,一连又娶了三房姨太太,可依然没能生得半个仔。

  皮老爷个高人瘦,为人精明,生意场上游刃有余。由于无后,皮老爷人前人后,终究底气不足。过罢四十五岁生日,皮老爷娶回了第五房姨太太。多年的风雨沧桑,皮老爷早已是失去了对女人的信心和应有的兴趣,面对丰乳肥臀秀色可餐的五姨太,皮老爷只是趁着热乎劲象征性地耕耘了一番,稀稀拉拉地撒下了几粒种,就跑到汉口忙生意去了。没想到,待他从汉口回来,五姨太就有了明显的妊娠反应,当着他的面撒娇地叫唤着要吃酸菜。

  皮德茂老爷喜得贵子,为少爷取名为皮不易。当皮不易能睁开眼睛看人时,襄阳城里的上空,已是飞扬起杨柳花絮。这花絮竟然钻进了宝贝少爷皮不易的嘴里。皮不易咳嗽起来,且一咳嗽就不可收拾,有一种随时可能断气的感觉。

  襄阳城里的名医都来了,都说无妨。可药汤喝了半脸盆,皮少爷的咳嗽声却越来越重。

  襄阳城里的巫师都来了,异口同声:这孩儿命硬,要戴上“长命锁”才能锁住!

  皮老爷连夜上门与贾老爷相商。贾老爷二话没说,十分乐意地收下皮不易这个干儿,并亲手精心打制了一银质“长命锁”和项圈相赠。

  皮不易自打戴上干爹贾宗耀老爷打制的“长命锁”后,锁落脖,病根除,不仅停止了咳嗽声,身子骨也一天天强壮起来。

  殊不知,依汉水风俗,打制“长命锁”的关键在于醵资。即大家凑钱,取百家之意,保一户平安。作为孩儿干爹,凑钱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或用一笔整钱向沿街乞讨者兑换零钱去制锁,因为“叫花子”系跑百家的,取其意象征百家。或用红鸡蛋向邻里乡亲报喜,将收到的礼金用于制锁。或向百姓家送白米红纸包,用大家回礼所收得的铜钱制锁。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募钱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向陈、孙、刘、胡四姓募集,因为这四姓的谐音为“存”、“生”、“留”、“护”,图个吉利,讨个好口彩。

  也许是贾老爷忽视了这要醵钱制锁之规;也许贾家放不下架子,不愿向外人乞讨银两,而有意破这制锁之规。事实上,贾家是用自家银两独资为皮家打制了“长命锁”,以至为皮家带来了一连串的灾难,也给贾家以后的日子投下了重重的阴影。

  3

  皮家粮行遭劫是在皮不易十二岁那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