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骑着三轮行天下
“物物交换”流行网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物物交换”流行网络
复古,还是新潮?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5  来源: 郑州日报  
  

  “啥都可以交换,除了钱”

  

  现在只要打开网络搜索引擎随手输入“物物交换”的关键词,就能发现各色各样的“物物交换”网站,有全国性的也有地域性的,有综合类的也有专业类的,但功能都差不多,即你可以在这里用自己的不想要的物品与别人交换自己想要的物品,且这种交换不需要货币。

  记者在河北省较出名的一家换吧网站上了解到,这个网站包括以下四大板块:一是物品搜索区——网民可以自由组合搜索条件,搜索需要交换的物品。二是社会易物区——以个人交换服务为主,网民可以在此交换区发布和搜索想交换的物品。三是校园交换区——针对在校学生而开放的交换区,网民可以在自己的学校板块发布和搜索想交换的物品。四是企业交换区——让企业与企业之间也能形成“物物交换”的交易关系,帮助企业妥善解决剩余物资的问题。

  网民在这个换吧网站注册后,就可以在此发布自己持有的物品信息和想要获得的物品信息。在留下联系方式后,就可以开始交易了。记者在这家网站上看到,一位洛阳的女孩子刚刚在社会易物区里发布了自己的“物物交换”信息,她有10支十成新的滚珠香水笔,想交换全新的漂亮的夏日服装。而一家建材企业则声明目前闲置有价值2万元的钢筋,想跟别的企业交换基本等值的水泥。

  据记者观察,国内这些“物物交换”的网站功能和内容基本差不多,而且参与者众多。在百度网站石家庄吧里,有一个专门的石家庄“物物交换”专帖。记者与其中一位网友在网络上取得了联系,据她讲,她是今年年初才知道有网络“物物交换”这一新鲜事物的,知道后就很感兴趣,且已多次在网上发帖要求交换物品。她目前已成功进行了一次“物物交换”:用一个旧手机换了个新的国产MP3。据她了解,这个圈子的人基本上以18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为主,其中又以学生与白领居多,大家都抱有这样一个理念——“在这里,什么都可以交换,除了钱。”

  

  “需要就是最大的价值”

  

  按照一般政治经济学的论述,在原始社会时期货币出现之前,人类互相交易的历史就是从物物交换开始的。那时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用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使人们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按说“物物交换”有很大的限制和不方便,因此才被货币交易取代,而如今,这种被淘汰的方式再次在互联网上出现,引起了各方极大关注。

  石家庄经济学院财政学老师高超告诉记者,这种看似原始的交易方式能再次兴起,说明其还是有一定的现实需要的。现在的网络“物物交换”,好处之一是能够提高物品的利用效率,由于网络有凝聚众人关注某一点的资源优势,使大家在交换前就能对物品有个大致了解,从而提高交换的成功率。同时,网络为个人及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闲置物品的平台,如果运转良好,“物物交换”不啻为消化库存、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今年年初,国际上一则“物物交换”产生巨大回报的新闻在坊间广为流传:加拿大小伙子麦克唐纳成功地用一枚红色别针,在经过16次网络交换后,换来了一栋两层别墅的一年居住权。这种极端的案例也促使部分人产生了“物物交换”的冲动。曾经有过“物物交换”经验的网友“若水”认为,这种以小换大的成功率其实是非常小的;不过排除个别人想通过此道赚便宜外,大多数人的心态还是挺平和的,只要能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换成自己需要的物品,一般不会过于计较交换物品的实际价值。“若水”认为,任何一件物品都是有价值的,但在不同人手里价值也不一样。同样一件东西,在这个人的手里没有价值,甚至是一种负担,但对另一个人来说,却可能非常重要,而这种需要就是最大的价值。

  一些国内的高校在经济学课程中也有“物物交换”教学的课程实验。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就曾在学生中间举办过一次“物物交换”比赛活动。据主办方介绍,这种活动的宗旨就是培养同学们交流、沟通、谈判的能力以及经济意识。

  

  网络“物物交换”

  挑战与希望并存

  

  虽然“物物交换”看上去方便了一些人的交易愿望,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这种交换比较特殊,成功率并不是很大。尤其是诚信问题,这个在市场交易中最基本的原则,由于缺乏相关约束的监督,显得尤难把握。

  记者在浏览网上的“物物交换”网站时发现,虽然一般的网站都要求交易者要先在该网站进行身份注册和认证,然后才能发布物物交换信息,但对注册时的身份信息却很少要验证。记者选取了一家“物物交换”网站亲自体验了一下:发现只用一个假名字就能够轻松注册,而且可以随意发布自己拥有的物品信息。事实上,这种无监督的情况非常容易导致诈骗。有位网友就在论坛里倾诉:自己曾用名贵的化妆品换来一件金项链,但事后经过权威部门鉴定,换来的金项链是赝品。

  为了保证交易物品的货真价实,很多交换网站仅限同城交换。在同一地区的网友,如果双方有彼此需要的东西,可以通过网站沟通后,见面交易,这就大大降低了被欺诈的风险。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种不便,毕竟同一地区的交换者比起全国来数量要少许多,多数情况下交换者在同城范围内找不到合适的交换对象。有位石家庄的网友就一直发帖慨叹,自己喜欢收集旧军装,想用自己多余的一款换另一款,但在该市却找不到知音。

  高超老师告诉记者,就目前来讲,网络上的“物物交换”活动还会持续下去,还有扩大影响的空间。但从长远眼光看,这种交换有很强的“圈子”特性,受各种条件限制较大,所以不会过于繁盛,更不会替代货币交易,而国家也不可能专门出台政策来规范它。尽管当下大多数的“物物交换”网站不够成熟,但发展潜力还是有的,她建议网站建立一种类似“支付宝”的平台来规避交易风险:交换双方都要在网站上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如果一方受到欺骗,网站可以用这个保证金来赔偿其一定的损失。当然,至于这种方式如何真正操作运行,还需要各方在实践中了解改进。

  据新华社

  互联网总是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生活方式:从QQ聊天到博客盛行,从BT下载到视频直播。如今,一种原始的经济行为“物物交换”竟然在网络上风生水起,且大有蓬勃发展之势。有人说这是时代弄潮儿的另类生活体验,也有人惊叹这是否是人类活动的复古甚至退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