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我的1977
3  4  
PDF 版
桃李满天下是最大的幸福
最满意的作品是下一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桃李满天下是最大的幸福
■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8  来源: 郑州日报  
  孙未,毕业于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音乐系,现为郑州大学音乐系副教授、音乐理论舞蹈教研室主任。

  

  感言:

  大学是一个梦,我努力圆了这个梦。我这辈子,学习音乐不遗憾,当个教师不遗憾!

  圆了不敢想的梦

  “因为家庭影响,我从小比较喜欢文艺。1972年到1976年,同学都‘上山下乡’了,我考上了鹤壁市文工团,有了6年的乐队实践经验。”孙未告诉记者,团里当时演出过歌剧《刘三姐》、话剧《万水千山》、歌舞《一颗螺丝钉》《送粮》等节目,而他则是团里乐队的队长。

  孙未说,当时市里已经有推荐上大学的指标了,他们都是令人羡慕的工农兵大学生,而这些指标,永远不会分到文工团里。“上大学是我的一个梦,是那个年代不允许有的梦。”就这样,当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孙未高兴坏了。他一边参加文工团上山下乡的演出,一边复习准备。

  孙未回忆,有时候文工团演出到夜里十点多才结束,他则在演出结束后坚持复习。当时天冷,他就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背书。由于报考的是音乐专业,孙未还要准备加考的专业课程。“我当时考的是二胡专业,手拉琴磨出的泡疼得钻心。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考入了开封师范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大学。”

  在快报到的前两天,由于上学心切,孙未提前赶往刚考入的大学。当时正值冬季,他背着两床厚厚的被褥,在郑州火车站转车,从这个站台跨另—个站台,当时从火车前面经过,火车鸣着笛就要启动,他背的东西太多,怎么也走不动……到开封后由于提前到校,学校还未开始迎接新生,“我从火车站不知经过多少艰辛才最终到达学校,现在每次看着新生入校大车小车的接送,想起当年真不知该说是苦还是乐!”

  教书育人重点在“育”

  在学校时,孙未顺应“一专多能”的社会需要,以二胡为专业,还学习了小提琴、声乐、键盘、钢琴、作曲、指挥等方面的知识。

  1982年从学校毕业后,孙未在鹤壁师范学校教了两年书,又被调到鹤壁文化馆当起了馆长。“我发现自己不太适合从事管理工作,还是想回到校园里。”孙未告诉记者,1992年,他来到郑州大学音乐系开始了音乐教育之旅。

  “我的父母都是教师,我投身教育事业义不容辞。”孙未说,他在学校给学生讲授的是最枯燥的音乐理论,但没有一个人逃课,“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教育教育,重在‘育’人。”孙未告诉记者,每当有学生不专心听讲,他会用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来鼓励学生。“当你在课堂上讲闲话的时候,你知不知道背后有双眼睛在看着你?”在孙未的开导下,学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了。

  “‘老师’这两个字很重要,他面对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渴求知识、等待成长的学生,未来的希望。”在这样的思想下,孙未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穿插着育人的观念,都关注着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令孙未欣喜的是,学生的表现也十分突出。2004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为孙未的毕业生录制了专辑《青春在歌声中飞翔》,其中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还在河南省歌曲创作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现在,孙未的学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们经常跟自己的恩师联系。“每次看到自己的学生有了进步,看到他们的消息,我觉得特别满足。”孙未激动地说,作为学音乐的,他在自己的作品被人唱响时常常有种满足感,正是这种满足,使他在音乐创作和教学中走得更踏实。

  内心的安静很重要

  “音乐的专业性强,不仅有文学上的要求,还有音乐理论、基本乐理、和声学、中外音乐史等方面的要求,在大学本科基本学不完这些。”孙未说,在从事音乐教育时,他也在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虽然没有考研、考博,但他从未放弃过自我的提高。

  有象牙塔之称的大学校园虽然是旁观者眼中的一片净土,但要在高校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自我追求,还需要很强的定力。“我想,我的时间有限,与其去考研、考博,我还不如多研究些专业问题。”孙未告诉记者,他曾有机会出任学校领导,但他一一谢绝了,“我只是一个老师,只想认认真真搞我的专业。”1955年出生的孙未,满头黑发,身着淡蓝色条纹衬衣,米黄色西裤,显得儒雅而充满活力——这跟他专心于学术研究有很大的关系吧。

  说到自己研究的专业,孙未的表情丰富起来。“今年元月份,我出版了《中外合唱名曲》,谱子融简谱合唱、五线谱钢琴伴奏于一体,既适合合唱演员看简谱,又适合伴奏人员看五线谱,挺适用的,也算是个创新吧。”孙未介绍说,在自己的创作上,他出版了《孙未创作歌曲专辑》等十余张CD、VCD、DVD作品,其中,《回报》获得河南省第十三届歌曲创作评选一等奖;《一切都给你》成为河南年度十大教育新闻暨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主题歌;为杨叔子院士创作的诗词《浪淘沙·峡浪接云天》而谱的曲,也得到了杨院士的极力肯定……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个教师,现在有的一些成绩,也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得来的。看着自己的作品,看着自己的学生,我会觉得很踏实,很安稳。”沉吟片刻,孙未说,对以后,他没有考虑太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会继续“尽责当老师。”

  高考来临,再次引发社会力量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作为郑州大学音乐系副教授、音乐理论舞蹈教研室主任及中国音协全国钢琴业余考级高级考官,孙未自己也曾参加过高考,而且是恢复高考以来第一届考上大学的学生。高考前夕,记者跟孙未聊起了高考,以及音乐。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