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1版:精品文摘
3  4  
PDF 版
伦敦地铁见证英式“体面”
黑猩猩也有石器时代
海洋气息之谜
笨人马连良
“我们对李德的评价不够厚道”
亚洲各国公务员面面观
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
夹 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笨人马连良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8  来源: 郑州日报  
  1901年正月初十,京剧大师马连良出生在北京阜成门外檀家道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名叫马西园,经营着“门马茶馆”。

  世道日趋艰难,茶馆生意实在无法维持下去,马连良就与父亲商量:“让我学戏去吧。人家又管吃,又管穿,还能挣点零花钱。”马西园三思之后,决定把他送入叶春善主持的“喜连成”科班。

  苦心练笨功

  马连良学戏较慢,经常挨打,可越打越怕,越怕越学得慢。旁人讥笑他的念白“一嘟噜一块”,口齿不清,有“大舌头”之嫌。当时竟有一位老师讥笑他道:“就你这材料,哪天能吃上蹦虾仁儿啊!祖师爷不赏你这碗饭,你还是卷铺盖走人吧!”名丑郭春山来班里教戏,见这孩子可怜,动了恻隐之心,帮忙说情,马连良才被留了下来。

  学戏时,学生要每日早上六时上晨课,主要是文吊嗓子武练功,毯功不分文武,都要练。先压腿,耗腿,踢四门腿,即正腿、旁腿、十字腿、月亮门腿;然后耗顶拿倒立,先生看着从一数到一百,算一把顶,每天三把顶;随后下腰、翻跟斗、虎跳、吊毛、抢背……早餐、上戏园、演戏、回学堂、晚饭、夜课,到晚上十点夜寝,循环往复,天天如此。

  为了摆脱“大舌头”的毛病,他整天拿着一个粗瓷坛子,用嘴对着坛子口,大段大段地练念白。坛子可以拢音,把他的念白清晰地反射到耳朵里,以辨瑕瑜,同时又不影响别人。

  精心演配角

  马连良喜欢登台演戏,但科班当时并没把他当要角儿培养,老师常派他演些家院、门子等小角色,他从无怨言,总是认真对待。他有自己的一套“秘诀”:即使不让自己唱主角,也要学会唱。每次在开戏之前,无论角色大小,他总是把所要演的剧目“默演”一遍,做到心中有数。他曾对人说:“别人唱过五十遍的戏,我已经唱过一百遍了。”

  为了“扮戏”漂亮,马连良总是提前把行头的护领、水袖拆下来,洗得白白净净。把髯口用热水泡上,使之又软又飘,再用铁梳子反复梳理。把靴底用大白刷刷得又白又净,站在台上显得格外精神。管箱的师傅常常讥笑他:“得了,你是多大的一个角儿啊,费这么大劲儿!”他发现自己眉毛总出岔儿,用墨笔画眉毛时就不美观,其实,台下观众根本看不见,马连良却非常重视,请剃头师傅把眉毛剃光,扮相好看了,可平时人就没法儿看了。

  整天苦学勤练,加上当时科班卫生环境不太好,营养跟不上,一天,在晨课练功时,马连良一个跟头栽倒,不省人事。叶春善赶忙请医求治。大夫一见马连良口吐白沫,浑身颤抖,就对叶师父说:“恐怕过不了今天中午十二时了。”叶春善顿时慌了,派人请来马西园。马西园见状,没说一句抱怨的话,只说:“这孩子生死都是马家的人,他若有造化挺过来,还是您的徒弟,您还得栽培他。”说完,他深施一礼,背起孩子回家了。

  叶春善对马西园通情达理的言行十分感动。马连良病愈回到戏班后,叶春善对他便另眼相看,给他定下目标,专攻老生行当。叶师父先让萧长华、蔡荣桂给他说一些配角戏儿,如《连环套》中的施仕伦、《金燕桥》里的孔明等。

  有一次,他出演《斩黄袍》里的苗顺,苗顺在被逐离朝廷之后,有两句“摇板”,“早知为官不长久,不如深山把道修。”马连良觉得,只唱这两句不够味,就自己编了几句新词,按“快板”唱,最后两句是“罢罢罢,休休休,汗马功劳就一笔勾。”他边唱边后退,并编了个右手一翻水袖——“巴搭仓”,水袖撩到头上,再转身下场,并央告琴师拉“快板”,请鼓师打“望家乡”的鼓点。表演时,台下观众还真认可,喝彩声四起,引起后台蔡荣桂的注意。蔡荣桂心想,这孩子还真有心计,认为马连良的表演有创意。于是蔡先生与萧、叶商议之后,开始为马连良多说一些老生戏。

  一炮而走红

  “喜连成”总教习萧长华是个沉默寡言、运筹帷幄的人物,他认为,马连良扮相潇洒,身段好看,道白与唱功均适合演老生戏。于是,又给他说了《四进士》、《一捧雪》等戏,每演必列大轴,马连良逐渐走红。

  马连良渐渐小有名气之时,“伶界大王”谭鑫培尚活跃于舞台。他晚年的琴师徐兰沅和鼓师刘长顺,成为谭鑫培不可稍离的梁柱人物。谭去世后,叶春善重金礼聘徐、刘二位来为马连良操琴、司鼓,力捧爱徒。当年的观众视老谭为偶像,能在舞台上再度见到徐、刘二位亦属幸事。看到台上场面与老谭时代一般无二,少年马连良又得徐、刘二位相助,观众从心理上对他就有了些好感。况且,马连良在台上唱戏,从不惜力,总是唱腔饱满,渐渐成了戏班中的台柱人物。

  后来,科班更名为“富连成”,简称“富社”。到了1916年,马连良已演了不少由他担纲的老生戏。萧长华决定复排经典连台本戏《三国志》,其中至关重要的诸葛亮一角,由马连良担任。这出戏是“富社”的拿手戏,是行话所说的“戏保人”的经典剧目。萧先生让马连良饰孔明,是特意提拔。

  原来此剧在“祭风坛”一场时,孔明只有几句念白,一带而过。此次复排,萧长华认为,马连良以前在演《雍凉关》时那段二黄导板、回龙转原板唱得不错,可以借鉴。于是重新填词,加工整理,修饰润色,一段新的《借东风》就这样诞生。这时,马连良在台底下已经有了人缘,他表演此剧时,把这段《借东风》唱得落落大方、潇洒飘逸。加上马连良一脸聪慧,扮相出众,儒雅清秀,宛如孔明复生,表演受到观众热烈欢迎,马连良终于一炮走红。

  摘自《我的祖父马连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