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0版:我的1977
3  4  
PDF 版
从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你的信,河南医学院来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你的信,河南医学院来的”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8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记者 汪 辉

  赵晓武:只有努力进取,不断创新,才能享受事业的成功。

  6月3日,一个普通的星期天。下午6点半,从英国归来的赵晓武一下飞机,顾不得回家休息,便匆匆赶往医院。

  仰脸,张嘴、听肺音……在医院住院部9楼血液科层流病房里,他仔细地给患者杨保健做检查。

  赵晓武,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病科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而18岁的杨保健,是来自新密的一位普通白血病患者,因为刚做完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移植。赵晓武放心不下,就赶过来看看。

  “没有发烧、没有口腔溃疡,一切顺利。”患者听后高兴,赵晓武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奉献无我 大雄无畏

  

  “我是一名血液科医生,一名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的医生。在我们病房里,住的几乎都是白血病患者。每天看着他们渴望生命的表情,心里充满的都是同情。每一个病人康复出院后来看望时,心里充满的都是激动。悲与喜的心境,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我。”赵晓武忧郁地对记者说:“现在很多人对捐献干细胞还不了解,不积极,还需要你们多呼吁呀!”

  赵晓武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早在1993年,台湾慈济骨髓干细胞捐献中心初建时,由于人们对献“骨之髓”不了解,许多人自愿义务上街宣传。一位文化不高的老者,不会说高深的道理。他却跑到菜市场大喊:“救人啊,救人啊!”此举立即招来大家的关注。

  “要去哪里救人啊?”

  “我不会说,你们快跟我走就行了!”

  于是老者把许多热心人带到宣传车旁,交给负责讲解的人员,然后再去超市、车站……

  “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评论,无碍我们自身的美善。每天穿上白大衣,救死扶伤之情油然而生。为了战胜病魔,我们要和患者一起面对死亡!一起享受成功!”赵晓武说,这个小故事给予他莫大的启发和激励。

  有一位白血病病人,家住巩义山区,因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缺乏认识,不愿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赵晓武就坐车寻访到她家,走了十几里山路,劝说她接受根治性治疗。 白血病作为一种恶性疾病,已成为近年来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赵晓武说,他和几名血液病专家已初步商定,准备成立一个“义工团”,定期到乡村宣传介绍预防白血病的相关知识。

  

  立志学医 学海苦读

  

  赵晓武对医学的崇高追求,和他从小的“大学梦”有关。

  赵晓武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早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很注重对子女的培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父亲常对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需要文化的,你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用得上。在父亲的教诲下, 幼年的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考上大学,当一名好医生。

  1972年,赵晓武参军,父亲给他寄去中学课本。他就利用在部队担任文书的便利条件,每晚熄灯后在连部看书,问题搞不明白,就写信向姐姐请教。当了5年兵,姐弟俩的信件有数百封,大多是讨论学习的。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让赵晓武激动不已。他白天坚持上班,晚上学习到半夜。一天晚上,一道数学题难住了他,一连演算了10多张草稿,花了将近两个小时,好容易算出了正确答案,带着喜悦,和衣躺在了床上,可不知什么时候进入梦乡。一觉醒来,天已亮了。咦,手术间里有手术?“你复习功课太累了,我们不忍心叫你!”忙碌的护士长关切地对他说。直到今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的心中都会生出一股暖意。

  两天的考试很快结束了,赵晓武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着。终于有一天,传达室的老刘拿着一封信跑到手术室门口,大声喊:“赵晓武,你的信!河南医学院来的!”闻听此言,同事们一下子都围了过来。在当时,高考成为人们的共同心愿,一人考上全科室都感到光荣与自豪。

  

  痴迷医学 奋战血魔

  

  踏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赵晓武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记得第一次进入解剖室时,一股刺鼻气味扑面而来,刺激得人直流眼泪,看到那一具具被剖开了肚肠的尸体,许多人不敢进去,我第一个走进解剖室。”此后,他常去那里复习功课,有时天色很晚了,他一个人还在那里聚精会神地陪伴尸体。

  临床实习时,赵晓武吃、住都在病房。一天半夜,急诊送来一位白血病患者合并肛周脓肿,每天都需要冲洗、换药,脓肿刚刚好转时,赵晓武又要转科去外科了,他实在放心不下这个病人,坚持每天从外科跑到内科给病人换药,直到脓肿痊愈。

  “只有努力进取,不断创新,才能享受事业的成功。”这是赵晓武的座右铭,毕业25年来,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拼搏和进取。

  1985年,在赵晓武带领下,市三院血液科在全国第三家成功地开展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临床研究。1988年,他们又在全国首创开展“双次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实践,这一成果,被《人民日报》称赞为“治疗白血病的重大突破”。之后,他又在全国最早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干燥病、类风湿病、软骨病等。

  20多年的努力,赵晓武带领的市三院血液科,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拥有郑州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可以进行包括肾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内的多种实验工作,在省内、国内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赵晓武也身兼诸多重任: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实验血液学会河南分会常委、中国抗癌学会河南分会委员郑州血液学会主任委员。

  “慈济和我在找一个人,那个人也许就是你!”这是成龙在为慈济骨髓干细胞捐献中心做公益广告时说的一句话。

  “我们医生就是那个人!那个可以生命相托的人!” 赵晓武对记者说。

  赵晓武,1972年参军。当了5年兵的他于1977年考上了河南医学院。现在是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病科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感言:

  “慈济和我在找一个人,那个人也许就是你!”这是成龙在为慈济骨髓干细胞捐献中心做公益广告时说的一句话。

  “我们医生就是那个人!那个可以生命相托的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