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我的1977
3  4  
PDF 版
听到恢复高考一夜未眠
我的命运转了个弯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王应峰
我的命运转了个弯儿
本报记者 陈 思 文/图
中原网  日期: 2007-06-08  来源: 郑州日报  
  王应峰,郑州大学政治系77级学生,现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省哲学协会会员、省思想政治工作协会会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

  

  感言:

  如果不是高考,我不可能成为城市人,也不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学习让我生活、做事更从容,终身学习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部队读到大量书籍

  “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刚刚上高中,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我们53中第一届学生不得不离开了学校。家里条件不好,只好选择其他出路。”讲起这段经历,王应峰的表情有些忧伤。

  1970年12月,王应峰离开生活了19年的二七区侯寨乡老家,选择了参军。作为当时部队中为数不多的高中生,王应峰被分配在雷达站。

  当时,很多在地方无法看到的书,部队却有。《论语》、《孟子》等被作为“批判材料”,发给大家阅读。借此,王应峰认真读完了很多经典作品。在部队两年时间,他还自学了历史、哲学、物理、数学等高中课本。

  “那时,我觉得学习的机会终于来了。”说到当时情况,王应峰仍喜不自禁。

  想读书却成为生产队长

  1976年3月,王应峰复员回来,家庭发生了巨大变故,父亲突然去世,当时祖父母都已70多岁,最小的妹妹不到两岁。为了挣工分养家,王应峰每天都要参加强体力劳动,干一天挣10分、3毛钱。

  由于有文化,干活又多,从部队回来不久,王应峰被选上了政治生产队长。这时,感觉上学无望的他开始考虑如何带领生产队发展致富。

  种麦子时听到高考消息

  “真的恢复高考了?”1977年10月的一天,正在地里种麦的王应峰从村头的高音喇叭听到这个消息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收工后,他趁着夜色,赶到30多里外的53中老师郜恒茂家,证实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带回了老师送给他的复习课本。

  但王应峰并未高兴起来。

  请假准备参加高考挨批

  “你能考上吗?读书有什么用?再说你家那么困难,不挣工分行吗?”王应峰找村长请假复习功课,被狠狠训斥了一通。

  “村长说的是实话,可我想读书,这个机会不能放过呀!”经过一番痛苦思索,王应峰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复习,有时学习到天亮就直接到地里干活。

  终生难忘大学学生证号

  上天没有辜负王应峰对学习的追求。高考成绩出来了,王应峰以288分、其中作文满分的成绩被郑州大学政治系录取。

  录取通知书拿回家后,妈妈、弟妹们与王应峰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后,妈妈抱出已经准备好的崭新被褥:“孩子,你是全家的希望,也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将来无论做啥,你都要本分、扎实。”

  为了照顾家,王应峰最终选择了离家最近的郑州大学。上学时,他利用课余时间割校园里的荒草,晒干后,同学们帮他用平板车拉回去喂羊,羊卖后,供自己和弟妹上学。

  “我的大学学生证号是776001,一辈子也忘不了。”王应峰用这句话总结自己的大学生活。

  不断学习让生活更从容

  “其实我一直想做学问,大学毕业至今我一直在从政,也就是乡亲们说的‘当官儿的’。”谈到这里,王应峰很遗憾地说。

  1982年,大学毕业的王应峰被分配到团省委工作。因为不想离开学习环境,工作不到10个月,王应峰不顾很多人的不解和反对,毅然决定到省团校当了一名政治老师。

  因为工作突出,6个月后,组织上决定将王应峰调到省委组织部。王应峰舍不得离开学校,拖了一个多月才去报到。

  不断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王应峰进步很快,先后任漯河市副市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南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现在是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如果不是高考,我不可能成为城市人,也不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不断学习让我生活、做事更从容,终身学习是我一生的追求。”王应峰说。

  “一个有知识的人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一群有知识的人能改变国家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我身上不一定是一个最好的注脚,但是,我的命运确实因此转了一个弯儿。”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王应峰一边给记者倒茶,一边讲起他的人生转折。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