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高校出现跨国高考移民
从百万富翁到街头流浪汉的嬗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高校出现跨国高考移民

中原网  日期: 2007-06-12  来源: 郑州日报  
  中国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结束。近年来,在中国一些高校的校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面孔的“外国留学生”,他们不熟悉自己“国籍”国的情况,不会讲“本国”话,甚至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国家”生活过,相反他们操一口流利的中文,自己的父母亲戚仍然生活在中国的某个省市。他们是一群“跨国高考移民”,他们的外国身份是用可观的钞票换来的。跨国曲线高考的方式,让他们逃避开残酷的中国高考竞争,甚至轻松敲开了名校大门。他们用金钱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也暴露出中国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的监管漏洞。

  20万让你的孩子进某高校

  

  “20万让你的孩子进某高校。”

  “怎么可能,我的孩子都上不了400分。”

  “这你就别管了,我们自有办法,到时候你拿正规的入学通知书就行了。”

  这是在中国高考来临前夕,一位考生家长向记者转述的她与一个移民中介公司的对话。据考生家长透露,中介公司这种“通天的本领”就是给考生办理外国身份,然后再以外国留学生的名义进入某高校就读。因为外国留学生不用参加高考,有资质的高校在录用外国留学生时,都有高度的自主权。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越是临近高考,“跨国高考移民”的“生意”越兴隆。

  6月6日,记者致电北京、广州的一些高校,了解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审查情况。记者发现,尽管“跨国高考移民”现象已经在一些高校中出现,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条件基本没有改变,都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对外国留学生的资格进行审查。但广州的一些高校却加大了对来自非欧美地区小国家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力度,除原有要求提交的资料外,增加了要求提交由中国大使馆签发的签证及由海关签发的出入境证明。这些高校表示,此举旨在将那些钻政策空子的假留学生拒之门外。

  

  上海高校严查假留学生

  

  “跨国高考移民”也被称为“国际高考移民”,这些人生长在中国,在中国读书,只出了几天国甚至没有出过国,却以“外国人”的身份申请进入中国高校。按照中国高校招收留学生的条件,只要学生持有高中毕业证、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六级证书、外国护照,就有资格以外国留学生身份申请进入中国大学就读。实际上就是成绩差的中国考生父母,通过钻法律、政策空子,变身“外国人”,为自己的孩子寻求另一条“曲线高考”的路径。

  这一现象在半年前才开始引起关注。上海大学负责国际交流学院招生的副校长叶志明在审查外国留学生入学申请表时发现:申请的学生都来自同一个省份,他们的高中是在国内读的,父母亲的出生地和工作单位也在国内,他们所持有的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护照也是递交申请表之前的一两个月才办出来的。

  上海大学经过仔细分析后,采用考察申请者外国语言的方式来检验了他们的真假,并最终使用招生自主权拒绝了他们的申请,数十位考生无人提出异议。叶志明副校长说,最终结果证实了学校的判断,他们很有可能是一批假冒留学生。

  复旦大学也开除过12名持有玻利维亚假护照的留学生。这些学生一部分原籍在某省,也有一部分在台湾。此事件后,复旦大学要求所有留学生的护照上必须有海关口岸出入境的记录。

  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沪上高校负责留学生招生的工作人员也证实,近两年来,留学生中的中国面孔有明显的增多趋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北京的一些高校中,也存在假留学生入学现象。一个吉林的富商就对记者说过,他的女儿就是以华侨身份进入北京某名校就读的。

  “这种现象全国各地都存在,只是看高校查的‘严’还是‘松’了,其实留学生的真假很好判断,关键的态度还在校方本身。”一个多年从事外国留学生入学工作的老师对记者说。

  

  国外高校为何没有假留学生

  

  据记者了解,目前发现的假留学生中,他们的护照均来自一些东南亚小国,或其他洲国籍管理不严格的小国家。他们能在两三个月内变成“外国人”,均应“感谢”国内有一支非常活跃的、专门办理外国身份的中介公司。

  在英美国家,这样的中介公司没有什么市场。外国人在英美国家申请留学,首先要过语言关,这主要也是为了解决听课问题。如果申请者的语言测试没有通过,也无大碍,学校会给申请者提供语言培训的机会,直至其通过语言关。从英国接受留学生的情况看,由于其教育市场已经完全市场化,学生没有必要“曲线高考”,因为录取的原则是“宽进严出”,而学校在接受学生时,也只有一个标准:通过相应测试,交纳一定的学费即可。至于真正的留学生,在提交了雅思考试成绩单、推荐信、高中毕业成绩单后,即可入学。学校对学生提交的材料内容的真实性,一般不予审查,因为诚信已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

  英国高校接受留学生的方式也非常灵活。记者曾问过一位在英国留学的中国研究生,他申请的专业是景观设计,在英国待了一年,其雅思考试成绩都无法达到学校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有非常好的绘画功底,这个学生在国内是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他的作品深得英国导师的青睐。当他拿着再次没有通过的雅思成绩单找到导师的时候,导师非常平静地对他说:先成为我的学生,边上研究生的课边通过语言考试。别人的研究生课上了一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他读了两年才毕业。这就是英国高校录取学生的“宽进严出”政策。

  在中国,当然不是所有中国面孔的外国留学生都是假的。广州经贸大学一专门教授留学生汉语课程的教师对记者说,他目前还没有教过假留学生,但他确实遇到过家在广州,但国籍是芬兰的学生,这个学生的汉语很差,一看就是在国外呆了很多年,被父母送回国内“恶补”汉语的学生。这种学生四年后,可以拿到学校的毕业文凭,由于有双语的背景,比较好找工作。

  

  个别高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曲线高考”至少带来了两个方面的不公平。一是对国内日夜苦读的那些学生来讲不公平,这些“跨国移民”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名校;二是对真正的外国留学生来讲,也构成“不公平竞争”,这些“假留学生”在“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中,必然威胁真留学生的成绩排名,从而影响到录取结果。

  根据记者调查,在北京的高校中除了人民大学要求留学生须有5年以上国外生活经历外,其他学校均对此没有限制。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比较难,但对于生长在中国的学生来说很简单,这些试题一部分是初中试题,一部分是高中一年级、二年级试题。中国政法大学对于留学生的考试只有中文能力的考试。广州的一些高校对于留学生在其本国的居留年限同样没有要求,但这些学校却在今年的招生中严格了对来自非欧美地区的小国家申请者的资格审查。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假留学生混入高校,从管理层面讲,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一是教育部门的法律规定存在漏洞;其二是教育部门对高校的留学生招生机制没有实施有效的监管。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中,外国留学生只要持有:高中毕业证书、持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证书和外国护照,就可以申请到中国的大学来读书。但这个规定并没有明确外国留学生加入外国国籍的时间,也没有对在国籍国居留时间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高校在审查学生档案时,发现很多学生的外国护照是在申请入学前两三个月前才办的。

  复旦大学一学生说,有些学校的招生办认为,只要外国留学生符合教育部的入学规定,即使他们怀疑申请者合法的真实性,也无可奈何。高校既然有招生的自主权,也应该有审查和决定录取的权力,如果招生高校有足够、合理的证据怀疑申请留学者的身份,就应该拒收。上海大学不是就这样做了吗?所以,管住跨国移民假留学并不难,难的是对具有招生权力的高校的监管。

  记者了解到,来中国的留学生,90%以上都是自费的,而且所交纳的费用要比中国国内的普通统招生多得多。一般一名中国国内统招生每年交纳的学费大约为人民币3000~6000元不等,而一名留学生每年需要向学校交纳的学费大约为2000~4000美金,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住宿费、伙食费等难以统计的费用,两种学生的收费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有专业人士认为,事实上,一些高校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于现存的假留学生现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对假留学生问题曾经做过表态:如果使用伪造和变造的护照或者明知所持系伪、变造护照却继续利用其谋取相关利益,都是触犯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必然会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依法处理。

  但目前查出的都是真护照,所以不会有人受到处罚。有专家认为,要想刹住假留学之风,要做好以下几个审查和监管:招生的学校要严格审查申请者档案和背景材料,制定出审查和录取的实施细则,不让一个“假货”有可乘之机;教育行政机关要严格监管招生学校的招生行为,而且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对“故意招收假留学生”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另外,对为学生办理外国身份的中介机构,相关部门也应进行有效监管。

  

  链接

  

  法国:留学生接受官方筛选

  一方面为继续吸引优秀的外国学生进入法国大学深造,另一方面又奉行限制移民的政策,法国留学中心因此会对留学申请逐一进行检查,法驻外领事馆必须征询法国留学中心的意见之后,才向留学申请人发放签证。

  法国留学中心是法国驻各国领事馆下属的一个部门,是向外国大学生介绍法国的高等教育组织,并对留学人员进行筛选。按照以往规定,是由大学决定是否接纳申请留学的学生。而新规定则增加了官方筛选一项。

  中心对申请留学人员主要的评估标准包括:学历水平、法语水平(学习英语授课项目的学生除外)、留学计划的合理性。

  

  日本:严格筛选高素质留学生

  中国学生赴日留学一般都要参加“特别选拔考试制度”。凡申请赴日留学生,除具备日方所规定的入学资格外,一般还须通过校方规定的入学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日语能力和基础课水平,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目前日本的学校普遍采用派人到中国国内面试和笔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语言、数学等基础课水平、经济承受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

  

  德国:只承认正规高等教育学历

  德国招收外国留学生有严格的筛选程序,且对学生的入学门槛规定较高。一般情况下德国对于非正规大学或非正规高等教育的学历通常不予承认,除非获得了“学士”学位证书,才有可能以“同等学力”的资格申请。未考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不具备申请大学(包括预科)的资格,其申请均会被拒绝。如果申请大学预科,这类学生的录取条件为:在中国一所正式的、三年制以上的大学学习至少一学年。在德国大学的学习不可改变原专业。

  所有申请者必须持有德语学习800学时以上的证明。在被录取后所有新生都要进行“德语水平考试”。在通过该考试后,方可进入专业学习。

  据《法制日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