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瑞蕊)“周末逛街时在超市买了包散装的锅巴,回家刚放了一天,打开时就发现有股怪味道,查看了一下生产日期,是购买当天的,保质期也不到,怎么就坏了呢?”昨日,一位用户给记者发来短信。记者走访超市发现,这种把散装食品的包装日期标注为生产日期的现象,在很多超市都存在。
记者在汝河路附近的一家超市看到,许多散装的瓜子、话梅等食品被理货员用小包进行包装。记者看到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是2007年6月14日。“为什么不标注食品原有包装上的生产日期?”记者向理货员询问,理货员说原有包装都在库房里,还要到库房里取,可直到记者离开,理货员也未拿来原包装。
记者随后又来到经三路的某超市,在散装食品区,一位理货员正在往装蜜饯的桶里补货。桶里原本还剩下的一些蜜饯,被刚倒进去的蜜饯压在下面。补完货,理货员又拿起包装袋,将蜜饯装成几个小包。记者拿起一看,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都是当天的。“这些蜜饯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怎么定的?压在下面的会不会过期?”面对记者的询问,理货员表示,生产日期就是包装日期,保质期是包装标签打出来时就有的。
根据《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要求,经营者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和不需清洗即可加工的散装食品,应由专人负责销售,并为消费者提供分拣及包装服务。由经营者重新分装的食品,其标签应按原生产者的产品标识真实标注,必须标明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等。由于生产日期不能等同于包装日期,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散装食品时要多留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