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诗经》里的河
大清相国
情缘紫罗兰
《谈史说戏》
老郑州八怪之——打瓜留子卖
落日的声音
金匮银楼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老郑州八怪之——打瓜留子卖
李济通
中原网  日期: 2007-06-20  来源: 郑州日报  
  新中国成立前后,郑州近郊多种打瓜。这种打瓜是郑州特产,貌似西瓜,只是个头不大,瓜身颜色灰暗,花纹模糊,瓤成粉红色,也不太甜。之所以称“打瓜”,是因为吃时,一般不用刀切,多用拳头击打,嘭嘭几下,砸开后食用。原因是刀切易切碎瓜子,而种瓜人看重的就是瓜子。

  打瓜瓜子很有特色,它片大仁大,产量也高。据老瓜农讲,年成好的时候,单个打瓜可收干瓜子二三两以上。更奇特的是,这种瓜子经精心炒制,其皮稍嗑即开,其仁香软无比,是富裕人家茶余饭后用以消遣的副食品。即使一般人家,年关佳节,也用它祭祀先祖,招待客人。在戏园子、浴池、客栈等公共场所,它又是必备的干果之一。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由于质量好,还畅销武汉、上海、北京等地。据说在1937年抗战以前,郑州每年输往外地的打瓜子在万担以上,为郑州带来可观的财富。但烦人的是,这种瓜易种,而瓜子却不易收。原因很简单,种瓜卖瓜,天经地义,瓜卖给人家了,瓜子当然归买家所有了。而那时瓜子价格不菲,且有专人收购,仅东大街、南关附近,就有收购商家七八家。所以卖瓜不如卖瓜子。正因为如此,若你到瓜园吃瓜,一般情况下,分文不要,保你吃饱,但瓜子必须留下,不能带走。这几乎成为瓜园内的一种规矩。若进城卖瓜,给几个小钱就卖,但条件仍然是瓜子必须留下。凡卖瓜的瓜农都有专收瓜子的容器,用以收回瓜子。

  只是这种打瓜,不知什么原因,如今种植的少了。所以每到夏季,很难听到“嘭、嘭、嘭”的“打瓜”声了。当然,也难以品尝那地道的可使人满口溢香的郑州大(打)瓜子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