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告别状元情结
大清相国
《泛广告时代的幻象》
郑州最早的别墅——来青别墅
座右铭溯源
名人与灵感
图片说明
金匮银楼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名人与灵感
程应峰
中原网  日期: 2007-06-26  来源: 郑州日报  
  灵感的产生是多方位的,有来自山水、人文景观的灵感,有个人嗜好产生的灵感,有认同欣赏得到的灵感……比如女性的美貌,常是文人获取灵感的载体,类似“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之句,就得之于女人秋波流转、顾盼生辉的双眸;再如气象万千的葡萄酒,常是画家、诗人及音乐家灵感的栖息地,它生动暧昧的光泽,最能体现艺术家内在的信心和梦想,天才画家凡·高就常将画笔浸入葡萄酒中,只有这样,他才会摆脱无形的焦虑,在绘画创作中变得轻松愉快。

  宋人欧阳修,据说于“枕上、马上、厕上”常会灵感乍现、文思泉涌。若与“三上”不挨边,便生混沌迷茫之惑,难免会前崖后壁,思路堵塞。可见,灵感这东西,并不是任何场景下都可以得到的,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它才会翩跹而来。

  日本著名撰稿人残月,他寻找灵感的秘方,就是拜访名人墓地。据说他共拜访过五百多位名人的墓地,其中包括鲁迅、伽利略、歌德和奥黛丽·赫本等名人的墓地。青春年少时,他一而再地受到感情上的重创。为了逃避残酷的现实,于是他在文学和音乐中寻找安慰,读遍世界名著,听遍世界名曲。19岁那年,他偶然拜谒写过《罪与罚》的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墓地时,产生了奇特的感受:“当我站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墓前,他的作品立即变得生动异常,似乎他在向我述说着什么。”这以后,他开始了全球名人墓地之旅。这种特别的举动改变了他的人生,不仅给了他灵魂上的安慰,也给他带来了事业上的成功。

  出色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身上虽然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却生在法国、长在美国。在成为世界级名人之后,别人问他:“你的艺术灵感来自哪里?”他毫无疑义地回答:“我的艺术灵感来自故土。”50岁那年,他回到老家宁波,在激情洋溢地演奏了一曲又一曲之后说:“我不能再拿琴了,否则我会收不住,一直在这里演下去。”面对自己的根脉,他虔诚地说:“感谢我的祖先,为我种植了那么多艺术灵感。”

  创新中国画的代表人物石虎,擅长从汉字里寻找灵感,他的作品在国际市场屡创高价。他对中国文字情有独钟,认为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支撑了中国人的思维。从汉字里面可以得到许多创作启示。合乎道,有神性。而绘画和文字,都是在运用一些符号。一个画家在构建符号时,有必要从汉字里学习如何挣脱逻辑。他说:“在艺术创作上,只有回到自己的母语上来,从汉字中去体悟画语,借其神性,才能有所创造。”

  由此看来,获取灵感的途径因人而异,各有千秋。可以说,灵感,是由于顽强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它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灵感,总是根植于生活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灵感,若能及时把握,它就能给你一双翱翔的翅膀,助你飞向成功的彼岸。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