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办公室定义
关东过客
图片说明
古代的学分制
金匮银楼
图片说明
夏憩凉亭赏趣联
关于终审
八卦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文史杂谈
古代的学分制
夏 吟
中原网  日期: 2007-07-03  来源: 郑州日报  
  学校实行学分制并非舶来品,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在我国古代就有了。据资料记载,早在宋代就实行过学分制。以后各朝代大多也都实行过。不过,当时叫做积分制,实际上就是学分制。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曾把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外舍升内舍和内舍升上舍的升舍考试成绩的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然后再合成分:其中操行和学业都是优者为上等;一优一平者为中等;两种都是平者或一优一否者为下等。三舍考试都实行积分法。

  明朝也采用宋神宗时期的办法,凡国子监的学生都实行积分法,学生积分达到及格者,即可授予相当的官职。国子监按学业程度设为六堂:正义、崇志、广义、修道、诚心、率性,编其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在高年级中实行学分制,若在一年内积分达到8分即为及格,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提前毕业,破格录用。

  清代的国子监编制与明代相同。每月进行一次考试,凡月考列为一等者给一分,列为二等者给半分,年终积够8分者为及格。

  民国时期,积分制正式更名为学分制,并更趋于完善。1931年,当时的政府分布了《学分制统一办法》,通令全国学校一律采用学年兼学分制,并规定大学生4年需修满132个学分才准予毕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