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今年招生在即。随着近年来郑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不断增强,技工院校适应需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劳动者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为了让读者了解技工院校发展情况,掌握技工院校今年招生政策,本报记者日前对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王保明局长进行了专访。
就业是永恒主题
记者:在谈技工院校招生之前,请您谈一谈目前郑州市的就业形势?
王保明: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就业工作倾注了很多的精力,安排了充足的财力,实施了积极的政策,开展了完善的就业服务成效显著。去年全市城镇12万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农村12万人实现了转移就业,技工院校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全市计划城镇实现15万人就业再就业,农村实现15万人转移就业,技工院校在培训促就业方面还要发挥更重要作用。
当前,我市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就业需求与实际增长的就业岗位之间“缺口”还很大;另一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即通常所说的“有活儿没人干,有人没活儿干”。就业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永远做不完的课题。因此,促进就业这根弦必须绷紧,永远也松不得。
“一人失业举家不安”、“一人打工全家致富”。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就业,社会关注就业,百姓牵挂就业。我市就业工作有良好环境和条件。因此,我们劳动保障部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摆在第一位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竞争择业靠技能
记者: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劳动者是求职一方,用人单位是用人一方,双方相互选择,达成一致,才算实现就业。那么劳动保障部门是如何开展就业服务的?
王保明:我们劳动保障部门落实党委、政府决策,按照 “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和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着力搞好以下就业服务:一是全面掌握各类就业群体的状况。各类就业群体包括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以及城乡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者。二是定期发布空岗和求职信息,规范市场就业秩序,开展就业指导、就业援助和职业介绍服务,建立目标驱动、责任联动的工作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形成促进就业、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三是发展各类职业培训事业。组织引导各类就业群体参加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记者:社会普遍认为当前找工作比较难,尤其是无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青年人找工作更难,您如何看待青年就业问题?
王保明: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区域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青年也有择业观念和技能不相适应问题。社会上急需岗位招不到人,而许多年轻人又不愿或无技能不能从事这些工作。现实中也存在大量岗位招不到人,许多人又不能够从事这些工作。比如,当前普遍存在技工荒和高技能人才奇缺,而相当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生由于没有专项技能,也就造成了就业难。当前的就业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全日制岗位就业,也有非全日制岗位就业;有本地就业,也有异地就业;有帮人打工,也有自主创业。尽管就业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有一条,那就是适应社会需要,凭本领就业,靠技能就业。
所以,对青年人来说,进入适龄劳动年龄后,准备就业就应该认识到:社会上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岗位,但管理岗位毕竟是少数,大量的是生产服务一线岗位。这些岗位都要求具备相应的技能、知识和态度,在这些岗位工作也能不断成才。解决就业难问题,政府需要给与关爱和帮助,青年人也需要转变观念,脚踏实地。
技工院校助成才
记者:技工院校是培养后备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我市技能人才现状如何?今年我市技工院校招生有哪些政策?
王保明:技工院校是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培养后备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技能人才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水平,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当前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量不足,且其中大部分为初、中级技工,高技能人才缺乏,严重制约和影响到企业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各级党委政府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下发有关文件,鼓励广大青年学习技能,成长为技能型人才。
我市现有部、省、市属技工院校25所,其中,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7所。开设专业涉及机械制造、交通运输、机械修理、数控模具、纺织服装、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营销服务、餐饮旅游等十多个行业,今年计划招生1.4万人。技工院校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就业”的办学宗旨,专业课程设置上紧密贴近市场需求,在教学上突出操作技能训练,对于毕业生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技工院校的毕业生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因此深受市场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供不应求。
今年技工院校招生的主要政策:一是扩大招生对象。不仅招收城乡初、高中毕业生,也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企业在职职工、社会失业人员。二是实行登记注册入学。
不再组织入学考试,各类人员凭学历证书、户口本、身份证选择合适的专业(工种),即可办理入学手续。三是实行灵活学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突出技能操作和实践教学,学制从两年到五年,学生可自由选择。四是实行“双证书”就业。毕业可同时取得省劳动保障厅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国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五是困难学生享受政府资助。各院校坚持实行奖学金制度,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为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从今年起,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可享受政府学费资助。(本报记者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