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坡在今郑州市中牟县的狼城岗镇境内,本名叫“瓦子坡”,后来,人们将其简称为“瓦坡”。北宋时期,这里是一处大型的歌舞娱乐场所,由于这里距离当时的都城汴梁(今开封市)只有十多公里的路程,再加上水陆交通十分方便,而且,当时的皇亲国戚和王公大臣到巩县(今郑州的巩义)祭拜陵墓必须要经过这里,北宋王朝那些冠冕堂皇的祭祖者大多都喜欢声色犬马,于是,他们绞尽脑汁,找出各种借口在这里歇脚,趁机好好潇洒一番,尽情享受声色之乐,其气势和如今大都市的商业街不相上下。
瓦坡这个地方还是当时的经济开发区。这里和当时汴河的两个渡口紧密相邻,这两个渡口是西吴寺渡和东吴寺渡,虽然名字有些质朴,却是北宋的“小香港”,北方供应的木材、药材以及南方的粮油、丝绸等货物都要在这两个渡口卸货,所以,许多身价不菲的富商都在这里流连,他们的夜生活就在瓦坡的歌舞和笙箫中度过。当时,许多艺人和三陪小姐便集中在这里,窈窕的身影和曼妙的歌舞把原本平常的瓦坡之地渲染得有了袅袅的韵致。古籍《东京梦华录》中记载说,瓦子坡是都城汴梁的艺人聚集的场所,昼夜笙歌艳舞,酒香阵阵,灯红酒绿,笑语喧哗。其实,要说这也有些好处,它最起码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使得当时这里的消费指数大大提高。
可惜好景不长,北宋末年,金兵的大举入侵把王公大臣以及大款、富婆的声色之梦给打破了。金兵统帅金兀术带着大军先占领了瓦坡,在这里找了一些绝色女子让他们开了眼界之后,就开始攻打北宋的都城汴梁,并且开始了野蛮的烧杀抢掠,转眼之间,繁华无限的瓦坡就成了荒凉之地。金兵攻陷汴梁之后,瓦坡几乎渺无人烟了。南宋末年,北方游牧民族又杀入中原,大肆的践踏使得汴梁和中牟一带几乎人烟断绝,瓦坡也在劫难逃,更加荒凉。后来,黄河的几次决口,使得这里变成了一片汪洋,洪水过后,这里荒无人烟。到了明朝,明太祖颁布诏书,鼓励逃亡到外地的农民到中原耕种土地,以增强国力。由于瓦坡土地肥沃,无人耕种,就有人来此垦荒,逐渐聚集成村,村名依旧沿用北宋时的“瓦子坡”,清朝时期才简称为“瓦坡”,一直沿用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