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王羲之传》记载过一件王羲之为人做广告的事,就是他曾在街上遇到一位卖扇子的老妇。王羲之看到没人买老婆婆的扇子,十分同情,就径直走到老妇跟前,话也不说,在每柄扇子上都写了几个字。老妇不知他是何人,顿时面露愠色。王羲之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不出所言,人们竞相高价来买老妇的扇子,一时传为佳话。这个故事,从广告的取策角度看,利用的是名人效应。王羲之不但是官员,还是大书法家,算得上是政界和文艺界双重身份的明星,人是名人,字是好字,涨价和畅销都是合理的。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有了广告。汉代的青铜镜上有这样的铭文:“冻治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而宜文章,以延年而益寿去不羊(祥),与天无极,如日之光,长未央。”这里既夸了镜子质量好,又给买主以祝福,实在是很不错的广告语。
摘自《讽刺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