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河水清清,这条河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织女河。不难想象,先前这个地方的风光该是多么的宜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从自然中得到了多么大的恩惠。村民是这样回忆的:过去,织女河波光粼粼,有时候螃蟹、乌龟晚上能爬到村民的院子里。河岸边的井水也特别甘甜。
织女河畔的大王镇,现在是山东的污染重镇。织女河早已鱼虾绝迹,水鸟飞离,连井水也不能喝了。似乎是个讽刺,全镇从里到外分明是连一块干净的地方都没有了,却入选了“中国最适宜人居新城名镇”,还罩上“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荣誉花环。
大王镇已沦为山东响当当的“污染大王”,而为“污染大王”遮羞的是位居全省乡镇前列的该镇的各项经济指标。对于老百姓而言,那些只能做官员政绩的经济指标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水喝。为不断攀高的经济指标不断付出的沉重代价是,此地既不优美了,也不宜居了,老百姓受空气污染之害和水污染之害,气儿都喘不匀了,且不少人正遭受癌魔的折磨。
从经济学上说,一个地方生态灾难的产生,源自于长期的生产成本外化。就大王镇而言,表象是它非“绿色”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实际效果却是,资本将环境这部分隐性成本转嫁给了全镇的老百姓承担。就是说,资本获取不当利润,老百姓承受环境污染的危害。大王镇官员之所以很有大王气概,在于上级给他们脸上贴了很多荣誉之金,环境污染持续加重,他们的升迁之路反而更加畅通。资本和官员形成共生关系,一荣俱荣,一利俱利,此种情况下,官员还在乎受污染之害的百姓的怨怒吗?
当下,受环境理念的影响,一般人都知道,生态环境与发展这一对关系,相当于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此不高深的说法,说出来都显得有点儿小儿科了,然而,人的劣根性之一便是,受利益推动,干事时,常常把小儿科都忘了。灾难都来临了,还睡在好梦中。大王镇现象不是惟一的现象,甚至于还不是最严重的现象。今年,各地发生的生态灾祸又多又烈,某一区域发生不可逆的生态崩溃也不是没有可能。什么样的推力能阻止更多的生态灾祸呢?这既是个广泛的疑问,还是个容不得拖延的问题。罗金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