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读书》还能走多远
关东过客
叶公
图片说明
供应港澳鲜货的快运列车
图片说明
《幸福的建筑》
赶海的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赶海的人
陈鲁民
中原网  日期: 2007-07-24  来源: 郑州日报  
  今年盛夏,我到威海小住。驻地离海边只有五分钟的路,我每天早晚两次到海滩上散步。海风习习,波涛拍岸,令人心旷神怡,真有些乐不思蜀了。

  日复一日,潮涨潮落,海滩总有许多赶海的人在忙碌着,成为海滩一景。成千上万的生灵随着大海的扩张而来到海滩,退潮时总有一些贪玩的小鱼、小虾、 蛤蜊等来不及回去,只好钻进沙子里,等待下一次大潮涨起,于是就可能成为赶海人的收获。

  赶海人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专业”赶海人,以此为生,技术娴熟,工具先进,天天都来,干到天黑才收工,第二天早市把海货卖掉。还有一种是业余的,节假日才来凑个热闹,常常是一家几口都来,干干玩玩,就当是出来散散心。再一种是来旅游的,就是为了体验一下赶海的乐趣, 赶海区管理处专门给他们准备好了小铲子、小耙子、小水桶、塑料袋和雨靴等物品。

  赶海的人也是有分工的,有的专门在浅水窝里捞小鱼、小虾,有的就在海滩上挖蛤蜊。挖蛤蜊一般要挖在沙的两三寸深,蛤蜊以蜗居为主,如沙滩上突然喷射出细水柱,或看到沙滩上有几处小眼,那下面肯定就是蛤蜊群,那些小眼就是蛤蜊的透气孔,在那一个地方就会挖出十几个蛤蜊。挖海生子也很有意思,这是一种长约10厘米的棍状的海洋生物,赶海人挖出一个冒泡的小洞时,就赶快往洞口撒盐,海生子受到刺激后就钻出头来,赶海人眼疾手快,迅速抓住它的头再拔出身子来,一会儿工夫就能挖一小桶,回到家里便是一顿美餐。

  我每天出去看人赶海,心里痒痒,有时自己也租一套工具,在海滩上挖来挖去,顺便和人聊聊天,倒也小有收获。赶海的人里有一对夫妻特别引人注目,男的是憨厚的中国小伙子,女的是美丽的俄罗斯姑娘,还有一个四五岁的混血女儿,长得特别可爱,会说汉语也会说俄语,路过的人都不由得要多看他们几眼。我听当地的朋友说,这一对跨国夫妻就是因为赶海结的缘。几年前,俄罗斯姑娘娜达莎来威海旅游,也是每天都到海边看赶海,就在这里,与这个热情豪爽的姓孙的中国小伙子结识、熟悉并生情,又经过一年多的通信交往,有情人终成眷属,娜达莎远嫁中国。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一家三口经常来海边赶海,和周围的人都很熟悉。

  赶海人里有年轻娃娃,中年男女,也不乏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多半已不是为了生计,更多的是在这里说说笑笑,打发老年的寂寞。我借住的小区里,就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住着豪华别墅,儿子经营着好几家对韩外贸公司,早已腰缠万贯。老太太吃喝不愁,本可以净享清福了,却仍每天去赶海,儿子觉得丢自己的人,可她说,自己赶了一辈子海,就是靠赶海养大了儿子,几天不去赶海就浑身难受。儿子拧不过她,只好听任她天天去海滩和那些老姐妹在一起热闹,她每天赶海的收获都不大,有时干脆空手而归,图的就是一个心里高兴。

  威海这地方韩国人很多,入乡随俗,赶海人里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韩国人和中国人长得差不多,光看外表是分不出来的。但他们有一个重要特点,服装比较正规,喜欢几个人在一起挖,边干边聊,不像中国赶海人那么专注,到了最后,还往往把挖到的海货送给附近的一些老人和孩子,他们就纯粹图个好玩,当成一项娱乐活动。

  慷慨的大海曾经是人类的摇篮,至今仍在造福人类,不光是每年为人们提供大量海产品,还给我们创造了赶海这么一项有意思的活动,感谢大海!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