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与考生
明代成化年间,浙江学政使李贤在省试前微服私访时,见有两位考生在下棋,心里很不高兴。接着又听那两位考生笑语道:“不用再复习了,这次考试,上榜是没有问题的。他李贤总不能出道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来刁难我们吧?”
学政使听了,心中顿生无名之火。回衙即拟了一道试题:“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
众考生一见考题,个个傻了眼。孔子七十二高足弟子,谁能一一说清其贤德?“云台”乃东汉为表彰二十八位开国元勋所建,并画有诸将之像。可谁又能将其功劳一一备述?此等考题,莫说在考场,就是把《史记》、《后汉书》都搬来,恐怕也答不全。
这位可爱的考官见状,最后又做了一个荒唐的决定:所有考生一个也不录取。
马字与焉字
清人武某,斗大的字认不了一箩筐,因有左宗棠保举,当上了华亭(今上海松江县)县令。县考之际,他将请人拟的试题随手塞在了靴筒里。
待要公布考题时,他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文书问他可曾记得试题的内容?武某说:“我只记得开头是一个“马”字。文书将《四书》中以“马”字起头的名句几乎都说到了,县令均摇头说:“不像,不像!”这时有人忽然想起县令有将纸条等物顺手放入靴筒的习惯。一经提醒,武某恍然大悟,立马找到了考题。展开一瞧,大家面面相觑,哭笑不得。原考题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考生命运与鼻烟壶
清代道光年间主考官穆彰阿,权倾朝野,竟将考生命运决定于他的鼻烟壶。
穆彰阿有两只外形相同而颜色不同的鼻烟壶,一为琥珀,一为白玉。他拿到考官推荐上来的卷子,就从装有两只鼻烟壶的口袋里摸出一只,如果是琥珀的,谢天谢地,此卷就被文曲星看中,便录取为进士;如是白玉的,则对不起,只好和此卷的主人说拜拜了!取足了名额,下面的考卷再好,也都一律作废纸处理。直到穆彰阿垮台后,这一千古奇闻才得以揭露曝光,一时舆论大哗,举国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