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胜彬和弟弟孟胜宇交流学习经验。 |
|
本报记者 梁 晓 文 李 焱 实习生 陈 强 图
从中牟县城,顺着一条泥泞乡间小道,记者来到了张庄镇孟庄村,就是这个破旧的小村走出了一位“状元郎”——今年,该村的孟胜彬以688分、全县第一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孟胜彬流下了眼泪。
清华是我唯一的梦想
“清华是我唯一的梦想。”这是孟胜彬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爷爷从小教育我:家里穷,只有走出去才会有出路。所以,从小我就梦想着拿到最高学府的录取通知书。”
今年高考,孟胜彬的数学和英语都考了141分的高分,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今年考试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数学和英语应该得满分的。”谈到自己的高考,他略显遗憾。“小彬是一个很有志向的孩子,他进校第一天就告诉我,非清华不上。今年,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总算圆了自己的梦。 ”孟胜彬的高中班主任高兴地说。
家中只有三件电器
孟胜彬的家只能用贫寒形容。不足40平方米的一间瓦房,地面潮湿一片,既是卧室也是厨房、客厅。家中只有三件家用电器,除了一台坏掉的黑白电视机和一台没有网罩的台扇外,还有一盏只有15瓦的电灯。孟胜彬就是在这盏电灯下,通过顽强的努力,跨过了清华大学的门槛。
见到孟胜彬父母时,他们正在自己家的玉米地里拔草,“我们这里土地贫瘠,不管种什么收成都不好,全家每年只靠这三亩地过活。”小孟父亲无奈地说,“小彬考上了清华,我们全家都很高兴,但是全家每年只有3000元的收入,每年1万多元的学费根本没法儿解决。”
“父母每天不分昼夜地在田间劳作,作为儿子,我很心疼他们。为家里分担一些负担是我的责任。目前,我已经在县城找了份家教,每月可以挣500块钱。”孟胜彬18岁的脸庞上,透出了与年龄不甚符合的成熟与坚定。
弟弟与他相约清华
孟胜彬的弟弟孟胜宇正在上高二。“今年的摸底考试,我考了670分。我相信,明年能和你在清华相会。”弟弟充满自信。“自从小彬考上清华大学后,小宇每天缠着他哥哥请教学习经验。如果他也能够考进清华大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他们大学毕业。”说这话时,孟胜彬妈妈的面容沉静而坚定。
“因为我是穷人,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每天我只吃六个馒头,不吃超过一元钱的菜,省下几个钱,就可以让父母为我少流几滴汗。”
——摘自孟胜彬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