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心心念念秦淮水
关东过客26
家藏汉砖
叶公14
倒影(摄影)
将军的摇篮——新县
《爵士乐》
依山傍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叶公14

中原网  日期: 2007-07-30  来源: 郑州日报  
  老人不屑地回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算什么夫子?”

  说完,走到一块庄稼地里,竹杖一插,锄起草来。

  子路心想:“又遇到隐士了。”不敢再多问,拱手而立,十分恭敬。眼看天色昏暗下来,老人留子路在自己家里住了一晚。

  第二天,子路找到孔子,也把这事说了。孔子默然良久,道:“他也是个隐士。看来叶邑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呀!”

  叶公原以为孔子颠沛流离、受尽困厄之苦,一定面色晦暗,满肚子的愤愤不平。可他见到的孔子却是坦荡荡,侃侃自如,威而不猛,温和谦恭,完全没有失意困顿的样子。

  叶公笑了,觉得这位名满天下的孔子很是有趣,当下揖礼迎请,以上宾之礼迎待孔子。

  宾主相对而坐,恰是相映成趣。大家见了,都不免暗自好笑。

  这二人,一个生得高大魁伟,身长九尺六寸,被人呼为“长人”;另一个长不满七尺,清癯瘦削,弱不胜衣。一个力能扛鼎,精于御射,武力过人,却以学问和德行名满天下;另一个久经战阵,威名远播列国,偏偏风雅随和,俨然文弱士子。

  叶公含笑开口,作自我介绍:“姓沈,名诸梁,字子高。楚王把叶邑封赏给我,所以又称叶公。我这个叶公和诸夏的五等封爵公、侯、伯、子、男,全不相干,只是叶邑的君长,也有人称我叶君。现在还兼管负函。”

  侍立于孔子身后的子张听他提起“叶公”二字,想到风传天下的奇闻,心情格外激动。他顾不上尊卑进退的礼仪,抢着说道:“天下人皆知叶公好龙,又哄传天上神龙为叶公挚诚所感,下至凡尘来与叶公相见,叶公见了却惊惧变色。难道,叶公真的见过天龙?”

  率真直爽。叶公笑道:“我并非好龙之人,但确曾见过天上的神龙。世人遇到疾雷暴风,都要改变容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我得见天龙,又怎会不改容变色呢?”

  孔子出言斥责子张:“小子无知妄言,不怕惹人耻笑。龙虽然神异罕见,却非缥缈虚无之物。郑国的洧渊曾有龙争斗,晋国都城的郊外也曾有龙出现。叶公见龙,又有什么好奇怪的?龙行动有云雨随身,雷电交作,任谁见了都难免惊畏。”

  叶公道:“中原诸夏将龙奉为神物,夫子可以讲讲龙吗?”

  孔子道:“龙是鳞虫之长,司水之神。以前黄帝讨伐蚩尤,曾命令应龙降下大雨,从而杀了蚩尤。大禹治洪水时,黄龙以尾画地,帮助疏导水道。舜帝的时候,董父好龙,能熟知龙的性情嗜好来喂养它们,很多龙都到他那里去,于是就驯服饲养龙,用来伺候舜帝。舜帝赐给他姓为董,氏为豢龙氏。豢龙氏世代传承,善于畜养龙。到了夏朝,龙已经很少出现了。孔甲在河汉遇到两对龙,雌雄各两条,没有找到豢龙氏,刘累曾跟豢龙氏学过养龙,就为孔甲饲养这两对龙,孔甲乘坐四条龙驾的车,为了表示嘉赏,赐刘累为御龙氏。后来一条雌龙病死,刘累偷着把雌龙做成肉醢,献给孔甲,孔甲吃了,觉得滋味非常鲜美,不知是龙肉,让刘累继续奉献这种美味。龙一共只有三条,刘累无法让孔甲经常吃到龙肉,又害怕孔甲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逃到鲁县去避祸。现在晋国还有豢龙氏和御龙氏,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就是刘累的后人。”

  叶公问道:“我以前以为龙只是传说中的神物。听夫子所言,古人乘龙、养龙,经常能见到龙,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见到龙呢?”

  孔子道:“周易里用龙来解释乾卦,还曾提到‘见龙在田’、‘飞龙在天’、‘龙战于野’,如果大家从没有见过龙,那不是越解释,越使人迷惑不解吗?以前的人朝夕都能见到龙啊。

  “上古有五官,掌管五行。生时封为上公,死后祭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极其尊崇敬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龙是水中神物,由水正玄冥掌管。后来水正泯弃,龙就潜藏不出,世人很少能见到它了。”

  叶公听了,深有感触地说:“水正掌管龙,和官员管理百姓是一样的啊。水正泯弃,龙就潜藏不出。为政者失职,也会影响到百姓的生计。诸梁忝为叶邑之君,常恐见识浅薄,不能很好地治理地方。夫子深悉为政之道,可否见教一二?”

  孔子略作思索,回答道:“近者悦,远者来。要使治下臣民都喜悦安乐,使远方的人向慕归附。如果能实现这种政治,不是最理想的吗?”

  叶公低下头,沉思片刻,说道:“近者悦,远者来。这六个字,含意很深啊。”

  这次会见之后,叶公派人向楚王禀报,认为孔子可堪重用,特地向楚王进荐。

  吴句卑、应叔文戏弄过孔子师徒,怕被他们认出,就躲在叶公府里,偷听叶公和孔子的谈话。

  孔子关于为政的六字理论,吴句卑听得一头雾水,问应叔文:“那个老头子在念咒吗?主君怎么就认为他可堪重用?”

  应叔文道:“他是在赞颂主君。说是叶邑的百姓生活安乐,负函城里是远方来的人,都归附主君。”

  吴句卑不以为然:“这是拍马屁的才能,很了不起吗?”

  他们二人嘀嘀咕咕,议论孔子。叶公听见了,笑道:“你们两个,躲着不敢见人,还在背后议论人家。天底下就数你们两个最了不起。”

  应叔文脸有些发红,分辩道:“我们哪里怕孔丘?是怕孔丘知道我们戏弄过他们,自己脸上挂不住,溜到别的国家去。主君向大王进荐贤士,不就荐不成了?”

  吴句卑道:“我看孔丘、子路他们都是粗鲁莽夫,坐在那里假充斯文,像什么贤士?让他们去打仗才真正合用。吴国的伍子胥,号称不败战神,他比孔丘还矮几分,派孔丘去打伍子胥,这两个人打起来,一定精彩好看。”

  叶公失笑。他知道二人对孔子有误解,耐心解释说:“你们别看孔丘到处受窘,他其实真有才学呢。我向他问政,他答以六字,应叔文解得不错,但其中还另有一层意思,你们不大清楚。”

  二人忙请教孔子六字还有何含意。叶公道:“现在列国混战,我等身在军营,固然是职责所在,不容推辞,可每次战乱,都会伤及无辜百姓。所谓穷兵黩武,民不聊生。孔丘言‘近者悦,远者来’,是说以仁德治百姓,以怀柔抚天下。虽说在乱世倡仁德有些不切实际,但如能实行,将会力矫天下混战之弊。我向大王荐孔丘,正是希望楚国能在尚武之余重视文治,于国于民,将会大有裨益。”

  (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