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一名院士的忧患情结
心中的 军旗永不倒
从军官到法官 的二次就业路
无悔“反贪”路
一个坦克兵的追求
蘑菇云下的激情岁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从军官到法官 的二次就业路
本报记者 张冯焱
中原网  日期: 2007-08-16  来源: 郑州日报  
  人物档案

  常爱萍,1964年出生于南阳,1983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1987年到兰州军区某部工作,1998年转业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

  

  在一个晴好的下午,推开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的办公室,常爱萍正忙着把一份刚刚写好的法律文书交到当事人手中,然后,他从堆着几摞卷宗的办公桌上抬起头,微笑着说:“差不多每天都要开庭,只有这一下午的空儿,本来计划写两份判决书。”这样的解释让记者不由生出一丝不安,这是一个惜时如金的法官,心里装的全是案件,甚至唯恐怠慢了当事人。

  终于穿上了“4个兜”

  常爱萍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解放军。他从小学习成绩就好,高考时,他的分数过了南开大学等名牌大学的分数线,可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军校成了一名准军人,军装一发下来,常爱萍心里美滋滋的——终于穿上了“4个兜”,他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对得起军人这个光荣的称号!

  大学第二年,常爱萍就入了党,毕业时,常爱萍以党员的身份提出到条件最艰苦的边疆去。就这样,常爱萍来到兰州军区某部,在驻地新疆工作了整整11年。

  “门外汉”成了优秀法官

  常爱萍在大学学的是应用数学专业,转业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时还是一个法律上的“门外汉”,短短几年过去,常爱萍成了办案最多的优秀法官。今年他办理的案件已审结120起,平均每天办理1.5起案件。他每天的日程是这样安排的,早上7点半乘班车来到办公室,查阅卷宗、通知当事人、现场送达法律文书、查取证据、开庭审理、接待当事人、书写判决书……

  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怎能胜任这样繁重的工作。进入法院的第一天,常爱萍的生活就开始这样的转变,白天上班晚上学习,中午休息时间也不放过,用了半年时间,专业知识达到熟记的程度,他胸有成竹地走上考场,顺利通过当年的法官资格考试。接着又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法律,取得了法律专业本科学历。

  有了军人意志做什么不觉得苦

  常爱萍说,过去只觉得法官头上罩着一层神圣的光环,走上这个岗位以后才知道,法官的工作非常琐碎,甚至每天都最大限度地考验着一个人的耐性,除专业知识外,耐心细致是他的“法宝”。

  像在审理一起残疾人的交通事故纠纷一案时,就遇到非常庞大的麻烦,残疾人本来就有残疾,肇事方对于新增的残疾不认为是自己肇事所造成。为此,常爱萍到案发地又是询问知情人,又是到医院、公安、残联等部门进行查询,最后终于查明这个残疾人的腿部残疾是交通事故造成的。

  面对最艰难、最复杂的工作,常爱萍总是勇于承担。2004年,一个小区的33位业主因为没有暖气与房地产公司发生纠纷,当时已进入秋季,天气逐渐变冷,业主们对供暖的需求一天天迫切,与房地产公司的对立情绪也一天天激化,不断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其中一位从台湾来的老太太情绪激动地称“对大陆的法律表示怀疑”。几十名业主甚至呼呼啦啦拥进了常爱萍的办公室。常爱萍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用平和的语言为他们讲解法律,慢慢平息他们的怨气。送走这些业主后,常爱萍抓紧时间调查案情,访遍了与案件相关的部门,终于在冬天来临前作出公正判决,业主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都表示满意。

  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审结案件,常爱萍的工作常常是超负荷的。对此,常爱萍并不认为辛苦。他告诉记者,在部队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这是部队给予他最大的精神财富,正是有了这样的军人意志,他做什么都不觉得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