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寨亦称大寨,古名焦城。大寨实际寨并不大,内城南北长120米,东西长150米,因它的形成年代久远,距今已两千多年的历史,且位置重要,随着岁月的增长,人们都习惯称之为大寨。该寨位于今中牟县城区西南50里张庄镇境内的一个自然村。
春秋时期在此筑焦城。据《竹书纪年》载:“梁惠成王十六,秦公孙壮伐郑(韩),围焦城不克,即此。”又郦道元《水经注》所载:“焦城东,阳丘亭西,谓之焦沟水。”及明·清《中牟县志》对焦城多有记述。它是史志书所载中牟境内出现最早的地名之一,其战略地位相当重要。该城的建筑形式与规模为夯土城墙高大坚固,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南北长120米,东西长150米,近椭圆形。外城距内城约30米,内外均挖护城河。内外城只有一处南门,设双吊桥,固定吊桥的石柱石墩今尚存。焦城寨易守难攻,唐、宋、明、清及民国期间,均有重修。今北侧内城墙仍高十多米。
北宋时期,宋室为维护京都安全,长期于此设置驻军。同时在该城的东半壁肇建一较大寺院,名“焦城寺”。寺内有碑刻10数通,其中两通较大的蛟龙碑记述该寺为北宋年间焦赞、孟良所建。有大殿、廊庑、钟鼓楼、山门、戏楼数十间,寺僧数十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六起庙会。
据传明朝末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多次围攻开封。当大军经过此处时,众百姓摆下酒席合桌,夹道欢迎义军。闯王深受感动,遂称焦城寨为“仁义寨”。清咸丰年间又重筑寨围,南门上立着砖雕“仁义寨”三个楷书大字。
建国后,在几次的文物普查之中,在寨西北收集到鹿骨、鹿角、铜镜、铜箭头、古币等文物,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寨内有一条南北主街,东半壁的焦城寺辟为村级小学校,西面为村民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