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推进干部交流,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干部交流工作都十分重视,不少地方在这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尤其是重点部门、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交流已形成制度。现将贵州省、扬州市、九江市等地推进干部交流的做法和经验编发如下,供大家学习借鉴。
大交流,让优秀人才涌出来、活起来;大交流,给机关工作带来新活力、新气象;大交流,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好思路、好模式;适时对干部进行交流,可以使干部在多个岗位上丰富领导经验、提高领导水平;适时对干部进行交流,有利于干部打破狭隘的地域观念,摆脱人情和关系的束缚,放手开展工作……这些外地干部交流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已经为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贵州省、扬州市等地的经验,以推动我市干部交流工作。
贵州省 7年来共交流干部24874人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培养锻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为目的,分别采取培养锻炼交流、回避交流、任职期满交流等多种方式交流配置干部。
建立和落实干部交流工作制度。出台了《贵州省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了干部交流的对象、范围、实施方法、工作纪律、配套措施等,进一步规范了干部交流工作。
抓好重要岗位和部门干部的交流工作。重点抓了市、县党政正职和政法、纪检、组织人事部门领导干部的交流工作。2000年6月以来,九个市(州、地)共交流干部24874人,其中县处级干部2592名,科级干部22282名。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省九个市(州、地)的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公安局长全部实现易地交流,政府正职交流七个,政法委书记交流八个;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长实现易地交流任职。同时,各级各部门还加大了管人、管钱、管物干部的交流力度,达到了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目的。
认真解决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省委重视对交流干部的跟踪管理,对工作不安心、政绩不突出、考核不称职的交流干部,采取一定的组织措施进行调整,克服一些干部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熬资历等消极思想情绪。同时,不断完善配套措施,解决交流干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扬州市 大交流迸发大活力
“一个单位定终身、一个部门打圈圈”,多数机关干部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扬州市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之前,市委组织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扬州市级机关六成以上的中层干部竟在一个部门干了10多年、20多年。有些干部自我剖析:呆一个部门久了,干工作难免少了些激情,做事情多少有些惯性思维。当干部跨部门交流之举推出后,许多干部说:“我们真没有想到,还有重新选择岗位的机会!”
交流,打破了干部“部门所有”的框框,中层干部有机会走出来,找到自己心仪的岗位。原任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国有资产管理处副处长的张月龙说,全市各部门共拿出100多个重要岗位,这么多的选择摆在自己面前,就像高考后选志愿一样令人兴奋不已。
交流干部,不是简单的位移、移位,而是优势的叠加、放大。随着跨部门交流干部的到岗,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些中层干部能否迅速成长,带动一批干部,助推一方工作,促进机关作风的进一步改进,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这次干部交流的价值不亚于引来了1亿美元的大项目。”市农业开发局局长樊必余乐呵呵地说。在跨部门大交流中,优秀的人才都推选了出来,市农业开发局好中选优,“抢”来了抓项目能手。交流来的吕东成干劲十足,很快就融入农业开发局这个新集体,来了没几天就上省城、下基层,跑项目、搞服务,给农业开发局增添了新生力量。
从“一线天’到“万花筒”,人才交流产生乘数效应。晏明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调到市建设局任局长助理兼城市客运管理处主任,感触很深:“跳出公安看公安,走出机关看机关,视野完全不同,过去可能是‘一线天’,现在看到的是‘万花筒’。”
多年的基层公安工作经验不仅让晏明较快进入角色,也为新岗位带来新的工作思路。他提出把全市1842辆出租车打造成城市文明的传播员、城市防控的治安信息员,成为见义勇为的模范群体、群防群治的有生力量,并建议每年从见义勇为基金会拿出一定资金,奖励表现突出的出租车司机,这一思路受到各方的重视和好评。
交流干部,更交流了思路、交流了工作。市经济开发区城乡管理局副局长刘定刚,来自教育部门,他的到来,使开发区增加了熟悉教育工作的同志,时间虽然不长,他已经联系了扬州中学等多个单位。教育部门工作的经历成了他在新岗位工作的优势,老单位的好传统、好方法带进来了,目前他正围绕开发区新一轮教育布点,紧锣密鼓开展调研。
人还是这些人,岗位还是这些岗位,大交流的机制就像“催化剂”,让交流干部在新岗位激情迸发、活力四射,进而促进了整个机关作风的转变。这批交流干部,他们个个劲头十足,很多人已经进入了角色,做了不少实际工作,谈起新岗位的工作来头头是道,市级机关作风进一步改进,投诉量明显减少,群众满意率明显提高。
“大交流,建立起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干部资源配置机制。”市委党校副校长贾同跃说:“机关部门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好经验、好模式,我要为这项决策叫好!”
一次“大”交流,引发了众多“小”交流。现在,这次机关中层干部的集中交流效应正进一步释放和体现,市级机关各部门和各县(市、区)也纷纷借此“东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交流,探求培养优秀干部、打造优秀干部团队的新路子。
据了解,在市级机关部门中,市纪委、市财政局、市司法局等不少部门已经制定干部交流的实施方案,有的已经组织实施部门内部干部交流工作;仪征、维扬、邗江、高邮、宝应等县(市、区)在机关部门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也已组织了150多名干部跨部门交流。
九江市 县级班子换届中的
干部交流
干部交流是培养锻炼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江西省九江市结合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本着培养锻炼干部、配优配强班子、加强重点工作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部交流。从2005年12月到今年6月,共交流干部129名,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拉动面达72%。
通过干部交流,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领导班子战斗力,优化了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力地推动了当前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
在推进干部交流过程中,市委以县(市、区)之间、班子之间、岗位之间横向交流和市直与县(市、区)的纵向交流为依托,以干部交流最大效能为目标,结合换届要求和县(市、区)工作需要,重点抓好了以下工作:
结构性交流。着重抓好了党政正职的交流,将其作为优化班子结构的头等大事,共交流党政正职16人次。这些党政“一把手”到新地方任职后,手脚放得开,敢抓敢管,班子面貌和各项工作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起到了“交流一个人、带活一班人,走活一盘棋”的效果。
为使班子在能力、素质、性格上合理搭配,使干部的个性特征与工作岗位要求相吻合,九江市还适时引入了个性测试的办法,组织150多名县级后备干部参加“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把测验结果作为干部交流和人事调配的参考依据之一。通过测试应试者在乐群、聪慧、稳定、恃强、兴奋、有恒、敢为等16个方面的表现,为市委搭配班子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交流,新当选的县(市、区)党委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平均年龄41.71岁,大学以上学历占79.26%,较上届提高了16个百分点,凝聚力明显增强。
推进培养交流。一方面加强横向交流。对县(市、区)新提拔进党政班子的干部,都实行了易地提拔,进一步优化了干部成长和工作环境,为他们更加积极放手工作提供了平台。同时,加大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横向交流以及同一班子内不同岗位的轮换力度。对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中年纪较轻、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交流到党政班子中任职,对一些年轻、业绩突出的非领导职务干部,则安排担任实职。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纵向交流。为充实基层领导班子力量,改善班子结构,激发活力,丰富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验,从市直机关挑选了18名学历高、年纪轻、专业对口的干部到县(市、区)担任领导职务。同时,有选择性地交流了31名县(市、区)干部到市直机关单位任职,充实岗位,为拓宽县(市、区)领导干部视野,提升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
稳步实施跨县(市、区)交流。在推进干部交流的过程中,市委组织部充分考虑到领导班子的稳定性以及工作的连续性,要求每个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本地干部不少于班子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积极发挥这些干部社情民意熟的优势。对一些本地干部不到三分之一的班子,则想办法从外县调剂干部回本县。
推进回避交流。结合《九江市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暂行规定》,对在同一职位任职满10年的和在同一地党政班子中任职连续满10年的干部进行了交流。同时,对换届前在本人出生地和成长地任县(市、区)党政正职、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法检两长等职务必须回避的,也进行了回避交流。如都昌县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换届前都是本地干部,经过交流,均由非出生地和成长地干部担任。通过换届,全市县(市、区)党政正职、纪委书记、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法检两长等均实现了非本人出生地和成长地的目标。
(本报记者 陈思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