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从天价博客看“草根出名狂躁症”
金庸PK鲁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从天价博客看“草根出名狂躁症”

中原网  日期: 2007-08-23  来源: 郑州日报  
  一选秀现场。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超女”宣传活动现场,“超女迷”为他们的偶像助威。
  眼下,网络沸沸扬扬的“500万打造个人博客”的报道,把一个名叫袁智勇的年轻男子推到了风口浪尖,他的博客的点击率也在短时间内突破百万。

  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草根”们,在如今这个社会结构的转型期,顶着平民、亲民的招牌频频出招,渴望得到大众的认可。可是选秀节目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网民们挑剔的眼光让这些怀揣“明星梦”的“草根”们不得不另辟蹊径。袁智勇创新了,他也出名了。到底是什么驱使这些“草根”们不甘再做“草根”?这是一种狂躁还是抢占先机?

  

  500万打造个人博客

  出名又有新方式

  

  如果问500万可以干些什么,有人说可以买几处楼盘,有人会说可以用来炒股,自然也有人说可以办慈善事业。但是28岁的袁智勇,一名天津工业大学的研究生,一位不太出名的歌手,斥资500万打造自己的博客。网上“500万打造个人博客”的报道,更是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他博客的点击率也在短时间内突破百万。

  袁智勇在新浪网聊天室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500万是转让经营的KTV和以前做生意的一些积蓄。他把这些钱用在了宣传和网吧的合作上,与网吧签订合同,用钱买断网吧内所有电脑三至五年的使用权,让那些电脑一开机就出现他的介绍和博客链接。袁智勇的这些行为是在为他的新歌发布做准备,他希望能利用博客平台推广自己的新歌。

  正是“500万”这笔很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巨款引起了各方的注意。有网友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一种“烧钱”的行为,有网友则认为这是“草根一族”患上了“出名狂躁症”,当然也有网友认为这是一种精明的投资方式。袁智勇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我这样推广自我的方式,反对也好,认可也好,我走的是用新科技的路子,不是选秀的路子,我想这没错,用经济打造自己,这本是市场的需要,也是个人经济允许下可以操作的事情。”

  纵观近几年,有人一“秀”成名、有人一“贴”成名、甚至还有人一“骂”成名、一“脱”成名……“草根”们绞尽脑汁想在这13亿人口中脱颖而出。谁的招出奇,谁就能出名。袁智勇的首个“天价博客”确实捧红了他,不管外界评论是好是坏,他想引起各方注意的目的达到了。

  

  “草根”竞相出名

  是狂躁还是理性?

  

  现在,看看那些已经成名的“草根”明星们,广告合约,巨额出场费,频繁的媒体访问,一样都不少。而比起那些正牌明星,“草根”明星们更是戴上了“亲民”的光环,无形中笼络了大批“粉丝”。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专业的胥天纬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男儿”的粉丝,连续追捧了两届的“好男儿”选秀。她说:“就是觉得这些‘草根’明星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比如乔任梁就是我朋友的小学同学,而且他们很有勇气,敢于秀出自己的才艺,表现出一种‘你行,我也行’的精神。”

  看着这些“草根”出身的明星一个个名利双收,自然有更多的“草根”按捺不住了。上海英华美精文专修学校的徐懿,曾经参加过上海某热门选秀节目,他说:“我从小就希望能成名。小时候第一次接触录音机听到刘德华的歌时,我就对他非常地崇拜,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成为那样的人。虽然成名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我更希望成名能让我站在舞台上唱歌,让我拥有自己的‘粉丝’,这样我就会觉得非常的开心。”不可否认如徐懿那般,很多普通的少男少女真正向往的是那种聚光灯下“众星捧月”的感觉。

  但是现如今“草根”们众多越来越怪的出名方式,已经无法单纯用满足心理需求来解释了。像袁智勇那样大把的洒钱,像芙蓉姐姐等人的出现,有些网友更用“狂躁”来形容他们。但是专家们却并不这么看。

  上海社科院青教所所长杨雄说:“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出名无非就是抢占一个先机。大家都在赛跑,谁跑在前面,谁就赢了。袁智勇进行的是一种名声投资,潜在收益也不是我们能预料的。”上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骏则认为袁智勇是非常理性的,“他非常聪明的用经济手段出名,他靠的是他个人的力量,他抓住了这个时代给予他的机会。”

  正如袁智勇在自己博客中写的那样:“每个人都想出人头地,我不会回避这些,网络昙花一现是一种规律,但是我愿意探索这种方式。而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用经济打造的自己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新的广告传媒公司。我相信,我们开拓的新模式,一定会给其他人带来经济效益,给网络的经济价值带来新的拓展和提升。”

  

  “草根”成名狂热

  背后的社会推手

  

  自从“草根文化”这一现象被有关学者提出后,各种的衍生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草根”争相当名人这种现象不会独立的产生,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上海社科院青教所所长杨雄认为:“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允许多样的生活方式。只要出名的手段不违法,就能被社会认可。但是由于普通的追求幸福的方式效应太慢,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依靠‘眼球效应’,老百姓就可以出名,甚至能名利双收。”

  而且专家指出成名带来的效益不仅仅受惠一方。上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骏表示:“如今流行‘注意力经济’。成名对己对别人都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只要大众关注了,就有它的商业价值,媒体,广告商,各类商家,大家各取所需。”

  当前社会海纳百川的特性包容着各种异类现象,但是人们浮躁的心态也愈演愈烈。专家表示这种趋势不可避免,但他们同时也对此表示了忧虑。

  杨雄认为:“在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浮躁的、博弈的、追名逐利的心态在部分人身上确实存在,但是社会理想的疏导,合理的价值导向,学校的教育,媒体的责任感却不应该在此时缺失》。”顾骏更是指出:“现在最浮躁的其实是媒体,不负责任的去迎合部分人的需求,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宣传效果,希望媒体树立好自己的价值观,不要一味追逐商业利益。”

  专家指出:当前不少人通过各种手段希望出名的唯一目的,就是看中了所谓“眼球经济”,就是为了赚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众多“草根”陷入了“出名狂躁症”,一些热衷于选秀的媒体,也为了追求收视率而赤膊上阵。

  就在袁智勇的“天价博客”被炒得沸沸扬扬之际,8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全国通报了重庆电视台“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的严重违规行为。通报中严厉指出:“《第一次心动》严重偏离比赛宗旨,热衷制造噱头炒作活动,在评委选择、比赛环节、评委表现、歌曲内容、策划管理和播出监管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失误,损害了电视媒体形象,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通报中还表示:问题发生,是因为“重庆市广播电视局和重庆电视台相关负责人和编播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导向意识薄弱,专业水平缺失,内容把关疏漏。”

  国家广电总局责令《第一次心动》立即停播,并对节目策划、审查把关、行政管理及相关人员严肃处理。这是国内选秀节目举行以来的第一张“红牌”。对于纷纷投入“选秀大战”中的媒体与选手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据新华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