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事业是党的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近几年来,新密市委党校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校的作用,为当地干部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充分发挥培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作用。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党校是党员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先进性的熔炉。2002年,新密市委党校新的领导班子组成后,牢固树立阵地意识,认为只有有了巩固的阵地,才能发挥足够的作用。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停办了早先在校园内举办的小学和幼儿园,净化了校园环境。而后,每年都拿出50多万元搞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2003年还特地给讲主体班课的教师每人配备一台价值1万多元的笔记本电脑,全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学现代化。到2006年底共投资200多万元,使校园面貌和教学设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在社会上公共选聘优秀教师,每年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充电,还聘请高等院校知名的专家学者、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著名企业家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组成客座教授队伍。通过多方努力,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由于教学条件改善,教师素质提高,办班数量也迅速增加,2002年至2006年5年间,共举办各类主体班次66期,培训党员干部12369人次。通过举办这些培训班,使全市党员干部的党性普遍得到了锻炼,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得到了提高,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二、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社会培训各种各样的人才。
近5年来,新密市委党校把服务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训各种各样的人才,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该校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举办函授教育,为创建学习型社会作出了贡献。5年来,党校共为社会输送了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1882人次。他们遍布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在县(市)、委(局)、乡(镇)、企业中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
该校还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优势,为社会培训了各种专业技术人才。从2003年到2006年4月间,在党校共培训矿长、技工44期6444人次,目前这项培训仍在继续。另外,还承办了公安系统民爆器材工培训班7期,培训1454人次,为新密市的安全生产、社会稳定贡献了力量。
新密市委党校还利用自身理论优势,积极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该校教师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先后出版发行了《一代风范》、《新密市情》等7部书,参编教材及其他图书13本;在国家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20篇;参加省市级学术会议交流文章96篇;完成省级规划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发挥了理论建设的作用。
三、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培训质量,拓宽教育渠道。
在新的形势下,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对教育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干部教育仅仅停留于“一支粉笔、一面黑板”,“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学员不单需要高层次理论,需要深入浅出的讲解,更需要生动鲜活的实际材料和方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新密市委党校通过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师结构的组合创新,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素质,丰富了教学手段,活化了教学内容,受到了各种层次学员的欢迎,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品牌。
在教学内容上,该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学的中心内容,加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党的创新理论的教育。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有力地指导了党员的工作实践。
在教学方式上也灵活多样,一是在基本知识的传授上,既有校内教师,又有校外教师。二是在社会热点问题解疑释惑上,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开辟专题讲座。三是在与实践相结合上,选聘有实践经验的领导、企业家、村干部传授经验。并且全部课堂教学使用电脑课件,使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另外,还组织学员进行知识竞赛、参观考察、撰写论文等,由于培训方式多样化,使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得满意。
新密党校还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工作,主动把党校课堂拓展到机关、企业、社区和村庄,把科学理论送到基层,把党课送到基层。5年间,党校教师外出讲课482场,听众48810人次,把党的理论政策、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送到了千家万户。 密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