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月13日,信阳市委书记王铁透露:“禁酒令”实施半年来,比去年上半年酒类招待费用下降30%以上,政府接待费用仅酒水一项节约近4300万元,相当于一个小县的财政收入,用这些费用可以建一个工厂,建40到50所小学。
截至今年7月底,信阳市已查处违反“五禁令”、“十不准”的问题127起,处理干部324人。其中,因违反“禁酒令”而受到处罚的干部70多人,就地免职的不在少数。
在引来喝彩的同时,网上的口水也随之而至——“信阳禁酒不能称‘节省’而是‘不浪费’”,“信阳的禁酒铁拳会否成为孤本?”
记者就此展开了实地调查,本身就做过糖酒公司总经理的“铁腕”书记王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信阳禁酒的成功贵在认真,并将长期执行下去。”
52岁的信阳市纪委效能监查室主任王新琦知道,自从市委书记王铁在新华网上公布禁酒成果后,信阳在全国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禁酒令一下
酒厂降1/3销量
8月22日上午7时30分,刘桂荣早早到了办公室。她现在是市委“钦差”,信阳市作风建设督导小组第三组组长。人们知道,她的“靠山”是市委书记和市长。
“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是有名的茶乡,茶叶上市时许多单位来采购,最多一次中午来了20多桌,政府机关食堂满了,只好安排在街道上的酒店。来的都是客,哪桌都得罪不起,中午吃饭就那一会儿时间,客人分布在七八个地方,开着车穿梭各酒店敬酒。一桌喝4杯,20桌下来,都不省人事了。”当地媒体曾这样报道。
这些年来刘桂荣一直与酒相伴,“我原来认为,喝酒不是什么坏事,通过喝酒可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也顺便搞一下建设。但把握不好就会成为一种恶疾,既容易失态,也造成浪费。”
“信阳官员喝酒历史悠久,‘酒风’带出一大堆问题的同时,也红火了一些酒厂。按照政府要求,一般喝信阳淮滨县产的金谷春,从七八十块,到三百多的都有,光在信阳的销量一年就有一个多亿”。
“在信阳地区,我们去年同期的销量是6000万,而今年才刚刚4000万。”金谷春酒厂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徐富贵说。一切都源自于今年年初推行的“禁酒令”。
三大“钦差大臣”和“特权”
自8月13日,新华网公布信阳禁酒的“战绩”后,“铁腕书记”和“中国最牛市委书记”的封号一并落在王铁头上。
对于王铁而言,禁酒是个大事情,但不是全部。
“我多次在电视电话会上看到一些干部中午喝得面红耳赤,开会打瞌睡。整天喝酒打牌哪有时间学习和干工作?”2007年1月4日,王铁在信阳市委召开的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上说,“有的干部一上班就约酒摊儿牌摊儿;有的干部习惯饭前来两圈牌,饭后觉得不过瘾接着来;有的干部在牌桌上一坐一天,输了签单,多少钱都敢赌。有的干部爱拉领导打牌,不知道搞什么名堂。”
伴随而来的是三个红头文件和五条“禁令”:“党政干部禁止说了不办,定了不干,禁止在工作日中午饮酒,禁止不必要的迎来送往,禁止赌博和变相赌博,禁止吃拿卡要。”王铁认为,规定没人能记住几条,“必须督察”。
在刘桂荣看来,当钦差和当初学喝酒一样,都是“被逼无奈”。她在1月16日接到任命,那时她并不“感冒”。“我从政喝了40多年,咋突然间不叫你喝呢?下面的官员都认识,现在让我去查他们,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我不想得罪人”。
手持“尚方宝剑”的组长共三个,“都是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不简单。现在是退居二线的处级领导。”作为背靠市委的重臣,三位“钦差”待遇优厚。“市委专门拨了120万元的专款,每个督察组都配备了新车、摄像机、录音笔和酒精测试仪。”王新琦说。
与待遇相匹配的是特权,对问题可以直接提出处理意见,并督察落实到位。对违反禁令的人员,可以“先斩后奏”,还可公开曝光。同时,信阳市委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给予便利,保障安全。各级公安110系统要做到督察组随叫随到,如果5分钟内未到达指定地点,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很多地方都来学习我们的禁酒经验,如何督察是首先要学的。”王新琦说。
市委书记开会被突击抽查
王铁最早在8月1日公布“禁酒”数据:“上半年招待费用中,仅酒类一项就下降30%,节约费用4260多万元。其中乡镇一级下降40%,县区下降27%,市直下降25%。”具体上,乡镇一级节约2149万,县直机关节约1440万,市直机关节约328万,县区四大家节约345万。“乡镇一级是节约的重头”。
在王新琦看来,4300万只是“圈里”的数字,实际节省的钱更多。“人大、政协、开发区等单位还没有计算进去,酒水标准定得也不高,乡镇一级每桌节约2瓶酒150元,这显然不够。”
另外,王铁心里还有账单,“干部因饮酒方面的医疗费用明显减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前不久处级干部的年度体检检出与饮酒有关疾病的人数为251人,与去年比减少了127人。”
“1月9日禁酒令实施没几天,潢川县黄岗乡粮食购销分公司会计黄正军、潢川县双柳镇粮油购销分公司会计黄群违反禁酒令,工作日中午饮酒被处理。”这是督察组员们常挂在嘴边的例子。据市纪委效能监查室提供的数据,截至2007年7月末,因喝酒受到处罚的人员有70多人。到目前为止,被处理的人职务最高是科级干部,没有处级干部。在王铁看来,这是因为市、县级领导干部坚持得比较好,乡科级和基层单位总是抱着侥幸心理。
“督察组里三个人轮流值班,上车前谁都不知道去哪”,督察也没有固定时间,除了中午到酒店进行现场检查外,还会到办公室里“突然袭击”。具体做法是,下午上班后,督察人员拿着单位的花名册,将所有工作人员集中到会议室里“察言观色”,对“脸红脖子粗”者用酒精测试仪测试,发现问题当场处理。
市委书记王铁本身就是被督察对象,刘桂荣说,“市委常委正开会,我们突然袭击,直接进去拿出酒精测试仪。”
信阳模式会否成为孤本?
王铁没想到,禁酒的成功为信阳博得喝彩,也遭遇了铺天盖地的口水!
有媒体称,此举暴露出庞大的财政黑洞。中午招待费仅酒这项,省下的资金就可以在贫困地区盖数十所希望小学。
一网友发难:“‘节省’一词用得不是地方。说明此前大吃大喝是正常的。准确说,这半年信阳市少浪费了4300万元。按公布数据计算,信阳市去年花在吃喝上的招待费是8.5亿元,地方一般财政收入为16.3亿元;就是说52%被吃喝掉了,即便禁酒,35%以上还是被吃掉了。”
对此,王铁说并不认同信阳一年招待费8.5亿元的说法。“信阳有个说法‘酒水大过菜’,酒水费用占到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二。这样,去年招待费不到两亿。”
“信阳禁酒光靠高压不中,得带电”,在王新琦看来,信阳成功的经验有三条:一是有督察,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二是领导带头严格执行;三是一视同仁。
不过,王铁并不准备把对公务员的禁酒扩大到晚餐和周末,“中国是酒文化大国,从官员到普通百姓,国人饮酒的习俗可谓根深蒂固,我国禁酒的历史和酿酒的历史一样久远。我以前在河南省糖酒公司做总经理,跟全国酒厂的关系太好了,中国的特殊情况我也比一般人都懂。”
其实,禁止公职人员在工作日饮酒并非信阳首创。作为加强公职人员廉洁自律、树立干部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早在2003年2月1日,公安部颁布实施的“五条禁令”中,就严禁警务人员在工作时间饮酒;2005年,武汉市也发布了6条“公款吃喝禁令”,其中就有禁止公职人员在工作日午间饮酒。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先后有29个省、市、县和部门颁布过禁酒令。除了公安部的“禁酒令”外,其他的“禁酒令”到最后都不了了之。但王铁却显出十足的信心。
4300万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乡镇:199个乡×每个乡每天5桌×一桌两瓶酒150元×一个月24个工作日×6个月=2149万元
县直机关:一个县50个机关×10(八县二区)×一桌两瓶酒200元×一个月24个工作日×6个月=1440万元
县区四大家:一个县区每天8桌×10(八县二区)×一桌两瓶酒300元×一个月24个工作日×6个月=345万元
市直机关:76个市直机关×一桌两瓶酒300元×一个月24个工作日×6个月=328万元
合计:4260万元
对话王铁:
中央部长来我们也不拿酒
记者:据说,年初抓禁酒的时候,你并没在节约多少钱上做文章?
王铁:不是节约多少钱的问题!我是想通过禁酒转变观念,提高工作效率。禁酒只是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市委文件中关于作风问题的规定就有二十多条,谁能记多少?
记者: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都禁过酒,但很少成功,你想过你会成功吗?
王铁:成功是必然,我干了这些年,还从没失败过。毛主席不是讲过吗?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既然作出了决定,我就从不怀疑,关键就是认真,落实在行动中,落实在工作中。
记者:督察组的人也测过你,你尴尬吗?
王铁:那天我并不知道他们要来,第一个测的就是我,我并不觉得尴尬,领导干部就是要率先示范。
记者:上面来人怎么办?
王铁:省委书记来了,中央的部长来了,我们也照样不拿酒喝,因为他们知道我们在禁酒。
记者:那省下的这些钱会用到什么地方?
王铁:要用的地方太多了,经济事业发展,行政事业开支都需要它。徐光春书记说,省下来的钱,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钱,用于扶持艾滋病和医疗事业。过去,我们事业单位搞扶贫很困难,但现在我们捐助贫困大学生,搞圆梦行动,一捐款就是100多万元,过去的钱都用在喝酒了,现在的钱要用在帮助人上。
记者:你身边的干部怎么评价禁酒?
王铁:其实很多干部都不愿意喝酒,有些人认为禁酒了是种解脱。
记者:信阳的成功能在全国各地复制吗?
王铁:如果大家都重视的话,是可能的。中国用在吃饭、喝酒上的钱确实是太多了,在中国的酒桌上,菜能吃完三分之一就不错了,如果这些方面都能控制,起码少浪费三分之一,这可以办多少事情。中央政府必须花大力气进行改革,如果这项改革搞好了,将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项巨大进步。
记者:有人评价说,信阳禁酒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你这个市委书记主抓的一把手工程,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这个位置怎么办?
王铁:在我国当下的情况下,一件事情由一把手牵头,大家是会看得比较重。一把手是重要,如果一把手整天甩手不管,那也没什么用。但同时要发挥其他人的作用,为什么半年多来,查到的都是科级干部,就是因为县处级干部都在认真执行,我只是时不时地过问一下。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