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综合要闻
3  4  
PDF 版
首批25万居民下月领医保卡
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郑州市2006年财政决算的决议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
下半年新植树木20万亩
连霍高速郑洛段交通管制
100个救助名额 为先心病儿童手术
17所培训机构获准用“剑桥”
增强三种意识 争做五个模范
郑州食品安全赢得多项第一
我省财政支出切实向民生倾斜
600个项目11月赴韩招商
郑州环境蝉联全省首位
28个资助名额 等贫困大学生报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严把食品安全关 让百姓放心消费
郑州食品安全赢得多项第一

中原网  日期: 2007-09-05  来源: 郑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孙志刚)对源头农产品、流通领域食品实行动态监测;加强标准化体系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断创新食品监管模式,严把食品安全关,为百姓营造了放心的消费环境。

  构建“两级三层”监测网络

  确保食品安全,动态监测尤为重要。我市建立并完善了“两级三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对源头农产品、流通领域食品展开动态监测。

  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基础建设。今年7月19日,投资4561万元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已开工建设,到2009年,该中心将建成农业部定点的区域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食品药品、工商、农业、质监、卫生等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对源头、生产、流通、餐桌等领域的监督检测。全市已有17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了省农业厅认定,面积达130万亩,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25.9%和19.1%。同时,该局还配备186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执法人员每天对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连锁店、专卖店销售的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市工商局每天出动一台快速检测车,在食品市场实行流动检查。

  新郑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是中西部省份中第一个通过认可的县(市)级检测中心。新郑市入选首批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认证促监管把好准入关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标准化体系管理,通过认证把好市场准入关,并对生产环节违禁药物、乱使用添加剂进行严格监管。市质监局要求,把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纳入备案监管,安排专人将辖区内每家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备案情况录入中国质量技术监督业务平台信息系统,建立企业档案。生产领域标准体系认证也促进了企业整体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市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小麦粉等5类、饮料等10类、糖果等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共有410家企业的468种产品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强对小作坊的整治。把农村、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等作为重点区域,对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重新摸底调查,责令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

  食品安全赢得多项第一

  今年农业部对全国37个城市两次例行监测表明,郑州市蔬菜合格率、瘦肉精和磺胺检出率、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检出率监测合格率均在95%以上,并列全国第一名。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结果,2006年我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管理指标得分较2005年提高了10分;消费者满意度指标综合得分单项排名全国第一。

  食品安全工作扎实推进,在保障百姓安全消费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截至2006年年底,我市共有食品工业企业363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4家。先后有三全、思念、金苑、海嘉、金星等5家企业的饺子、汤圆、面粉、啤酒等7种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天方”方便面等13种食品荣获国家免检资质。2005年,思念、三全成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金苑、海嘉入选行业十强;三全、思念、三鹿花花牛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