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PDF 版
相貌与出身
《陈立夫访谈录》
连 载
我国古代的晚婚制度
“票”、“证”年代
中秋风俗撷趣(之一)
杨桥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绿城杂俎
中秋风俗撷趣(之一)
高宗达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0  来源: 郑州日报  
  兔儿爷 中秋节有一种泥塑的玩具,流行于北方京津一带,人称“彩兔”,北京人俗称兔儿爷,用来祭拜月亮和娱乐儿童。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说:“京师以黄沙土作白玉兔,饰以五彩妆颜,千奇百状,集聚天街月下,市而易之。”兔儿爷在明代就已存在,明人纪坤《戏题》诗序说:“京师中秋节,多以泥拮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至清代,此俗更兴。兔儿爷一般为人形兔脸长耳,简单的兔儿爷只是一只捣药的小白兔,大者三尺,小者尺余。在中国古代,兔子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蕴含,又同人的长寿联系,如“兔寿千岁,五百岁其色白”。过去,北京人把兔儿爷当月神祭祀,甚至把祭月称为“祭兔儿爷”。随着时代的变迁,兔儿爷的娱乐功能逐渐湮没了它的祭祀功能。

  赏桂 赏桂的中秋风俗曾兴盛于南方。在这些地方,八月中秋,鲜花盛开,丹桂飘香。因月中有桂树的传说,民间又兴起赏桂之俗。唐宋时,文人学子于中秋时节,联系起吴刚伐桂和月中桂子飘落人间的传说,激发起舞文弄墨的灵感。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天中落,天香云外飘”,杭州灵隐寺植有大片桂树,白居易、苏东坡都曾在这里行吟讴歌、披月赏桂。四川新都有桂湖,湖畔丛桂多达二百余株,绵延数里,中秋节前香飘四溢,引来游客塞途。南京古云谱及苏州虎丘都是著名的赏桂之地,届时百姓倾城出动,既赏月又赏桂,成为轰动各地的盛事。南方民间喜爱桂、兰,俗号为“桂子兰孙”,家家庭院广为栽植,是已成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