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将上央视《百家讲坛》的消息传出后,一时间引来议论纷纷,有一部分人持反对意见,认为《百家讲坛》这不成了《曲苑杂坛》了吗?
从与单田芳熟识的一位知情者的博客上看到,单田芳上《百家讲坛》的事情是今年4月央视10套一位领导与单老邂逅时无意中提及的。单老觉得可行,遂聘请了四位历史专家帮助参谋,其间还经过慎重考虑,放弃了最初敲定的大而空的“鸦片战争”选题,转而敲定切口较小的“林则徐”。单老整整做了4个月的案头工作,以期“完美转身”。这位知情者说他亲眼见到,单老桌上半尺多厚的文字材料,“几乎每个章节都做了相当细致的批注”。
这件事情本来是保密的,但今年8月被单老的外孙无意间透露给了媒体,没想到因此引来坊间无数争议,让《百家讲坛》有点招架不住,而单田芳也决定暂时将此事放下,上不上都两说了。
《百家讲坛》自捧红阎崇年、易中天、于丹等学术明星后,为了谋求节目的长盛不衰,一直在求新求变,请人讲《红旗渠》就是一例。请评书大师上讲坛也是一种求新的举措,只是没想到引来这么大争议。究其原因应是长期以来人们已经把《百家讲坛》当作严肃的学术讲坛,虽说是面向普通的电视观众,但它的学术性不容置疑。如今主讲人从大学教授变成了说书人,难免让人怀疑《百家讲坛》在学术上的权威性。
其实,就像许多支持单田芳的网友所说的,《百家讲坛》之所以走红,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主讲人“把历史当评书讲了”,增强了历史的故事性、趣味性,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如今,一位评书大师饱读史书数月后,上台讲一点历史,怎么就不行呢?
如今的《百家讲坛》不如以前火了,这是事实。有人说,《百家讲坛》要转变风格,容纳百家,只要为公众提供品质高的精神食粮,观众就喜欢。但现在看来,这种风格的转变必然会带来风险。单田芳是不是会为《百家讲坛》再添一把火还是未知数,让老人家上去讲一把又如何呢。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