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狂”颂
谁是敌人
图片说明
欠债还钱
宋代冗官成灾之鉴
中秋风俗撷趣(之二)
图片说明
《茶人茶话》《酒人酒事》
龙(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文史杂谈
宋代冗官成灾之鉴
苏 鸯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3  来源: 郑州日报  
  中国历史上,自宋代之后官员冗滥现象越演越烈,官场越来越臃肿,几乎成了灾难。宋代的冗官、冗兵、冗费状况极其突出,至宋神宗熙宁年间,国家财政收入为5060万,其开支也达到了5060万,国库竟然完全空虚。

  汉代初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只有郡、县两级,唐代地方行政也只有州府和县两级,汉代从中央往地方派刺使实行监督,唐代从中央派往地方监督的是观察使和节度使(后来节度使演变成割据一方的藩镇)。宋太宗至道三年,在州府上面又加了一级政权叫“路”,竟然设置了四个行政长官,即帅(安抚使)、漕(转运使)、宪(按察使)、仓(常平使),分别掌管军事、财政、司法、救济等要务,且四个长官直接向皇帝负责,互不从属。这样,州县从过去只承奉一个顶头上司,变成需承奉四个顶头上司的衙门,简直不堪负重。

  宋代中央机构也是叠床架屋,职责不清。由于宋朝皇帝吸取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特别着眼于牢牢控制军队和官吏。一方面加强对官员的监察,限制官员的权利,另一方面则让官员多多获取做官的好处,甚至宁愿将官员养起来,恩荫制度极滥,官员数目空前庞大,吏治又十分松弛疲软。官吏多必定衙门多,衙门多又必须官吏多。官吏的冗滥,为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卖官买官大开方便之门,“文官总爱钱,武官多怕死”,成了官场不可遏制的风气和规则。

  早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韩琦等有识之士就看出吏治弊端,实行“庆历新政”,提出内外官吏过于冗滥,其中老朽、病患、贪污、无能的官员应当一律裁汰。庆历三年十月,为整顿吏治,淘汰冗官,朝廷决定逐路选拔转运使,不称职者一律罢免。在审核名单时,范仲淹将那些庸碌无能的转运使名字毫不留情地一笔勾掉,与范仲淹一同审核名单的富弼心有不忍,劝告道:“一笔勾之甚易,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答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接着新政还颁布了关于“厚农桑”和“减徭役”的诏令。但是这些法令都触犯了庞大的官僚集团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反对者的谤议愈来愈甚,范仲淹、韩琦等人终被排挤出中央政权,推行不到一年的新政即被明令废黜。

  在宋朝一代,冗官的现象一直未能克服,吏治败坏,社会缺乏活力,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变,连对辽国和西夏也只得连年纳贡求和,最后北宋终于被金国所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