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3  
PDF 版
打砖坯
谁是敌人
图片说明
解放前郑州的鸟市
图片说明
欠债还钱
刘备、诸葛亮与赵云
龙(二)
《怀孕日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乡村记忆
打砖坯
谷 禾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4  来源: 郑州日报  
  在我们老家,如果断子绝孙是对列祖列宗不孝,有了儿子却不能为他造一座出挑的屋子也会成为村里的笑柄。父亲跟着二伯长大,婚后不足整月就另起了锅灶,造屋的事情只能自己来打理。那时我们和大伯、二伯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屋子统共不足八十平方米,却老老少少挤了十七八口,难受得很,妯娌之间磕磕碰碰更成了家常便饭,到我考进邻县师范读书,父亲终于再无法忍受,就向生产队申请了一片宅基地。二伯知道父亲的根底儿,就力劝,说造屋又不是变戏法儿,算了吧你。父亲偏不服软,一定要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屋来。

  父亲看好了村外一处乱葬岗子,去十几里外的镇上请了师傅来,联络另外几家造屋的人一齐动手开了一座砖窑。然后在砖窑旁整出一片空地,就近取了土,等到暑假,就拉着我一起去打砖坯。打坯用的模具是用白杨木板扣制而成的,上口处钉一条薄薄的白铁片,光滑严实得没有任何缝隙。打坯的沙泥是头晚和好的,黏性很大,所以早晨要先把模具晾干,接着去筛好的煤渣屑里翻一翻,以防沙泥粘上模具。父亲把一块块团好的泥块用力砸进模具,拿一个窄木条儿贴着白铁片来回刮一遍,把多余的沙泥扔掉,然后端到空地中央,把模具紧靠着前边的砖坯反扣下去,一行棱角分明的砖坯就制成了。

  开始我只负责给父亲递模具,几天下来也能熟练地打坯了。因为每个模具一次能打三块坯,所以一天差不多能打出近千块砖坯来。接下来还要估测砖坯干湿和天气变化,把凝固的砖坯翻转几次,将触地的一面铲平了,一层层摞起来,砖坯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隙,以便让风通过,这样几天后就能上架等着进窑了。也有时砖坯刚刚打好,突然浇下暴雨来,豆大的雨点砸到砖坯上,空地上眨眼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不但一天的心血全白费了,手脚慢一点,已经摞起来的砖坯也要倒霉。父亲捶胸顿足,母亲唉声叹气,连我也流了泪。好在这样的日子不多,我们还有劲头儿从头再来。

  打坯是掏力吃累的活儿,约摸一个月下来,我和父亲都晒成了黑泥鳅,手上磨出了血泡,皮也脱了几层,但眼看上架的砖坯越摞越高,掐指算算,竟然足够盖一座屋了,便再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父亲却一脸厉色,摇头说不行,说还要拿坯去换瓦,换檩条,换水泥和白灰,换给师傅们的烟酒和工费。我一边听着,心里早凉成了冰块儿。这样又拼了一个多月命,算算已攒下盖两座屋也用不完的坯,父亲才收起了一应的家什儿。

  要装窑了!砖坯一层层码上去,最下层中间要留出簸箩大一片空地来。向上逐层缩小,到大半腰处才完全封闭。师傅说这叫大龙道,主火通过的地方。师傅还要我们在两层之间撒些土屑,用以催动火焰燃烧,同一层砖坯隔几行还要留出和大龙道相通的小龙道,好让分岔出的火焰到达砖窑的所有角落,窑顶也要用厚厚的沙土压实了,才能择吉日点火。我凝神听着,想象着奔腾的火焰从大龙道扑入小龙道,带动整座砖窑都轰隆隆燃烧起来,瞬间化成了一棵开满千万朵鲜花的火焰树,竟然激动得脸儿通红,手上的砖坯差点掉落下来。

  要点火了,村里人都围了来,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在举行盛大的节日庆典。随着师傅一声令下,十几道白色烟炷直冲向蓝透的天空。到第二天去看,我的想象果然应了验。眼前的砖窑哪里是银花火树,简直就是一座云蒸霞蔚的城市了,比我的想象不知壮观多少倍。几天来一直寝食难安的父亲终于安静了下来,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纸烟点燃了,微眯着眼睛,心满意足地望着砖窑,一口接一口喷吐起云雾来。

  最后的工序是洇水。窑顶摆几口瓦缸,几个人来回挑水上去添进瓦缸,缸里的水则不间断地通过一根根细长的塑料管儿沿着预留的水道从上向下洇,把上升的火焰一点点逼回窑底,直至完全熄灭。你能想象水与火在砖窑内的殊死搏斗,甚至从出窑后的砖上找到当时的惨烈印痕,但不能亲眼目睹总是一种遗憾。

  出窑的成砖靛青中泛白,用手敲一敲,声音带着青铜的悠扬和清澈,仿佛从远古轻盈走来。父亲喜极而泣,仰脖灌下一碗烧酒,点燃了备好的鞭炮。噼噼啪啪的爆炸声中,那青砖红瓦的新屋仿佛已历历矗在眼前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