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郑风
3  4  
PDF 版
图片说明
谁是敌人
话说“明日黄花”
图片说明
欠债还钱
老郑州的红枪会
《活祭》
仙鹤拉车
“楷模”原是两种树
与邹静之相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绿城杂俎
话说“明日黄花”
高宗达
中原网  日期: 2007-09-27  来源: 郑州日报  
  “明日黄花”是个汉语成语,比喻已过时的事物。这个成语来自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笔下,苏东坡在《九日次韵王巩》一诗中有云:“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在这首诗中,苏东坡向朋友表示: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因为,倘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连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

  但是,综观当今报刊文章和电视等新闻媒体,时有“昨日黄花”出现。有些作者一知半解,以为“明日”不通,便改为“昨日”。不知这个“昨日黄花”是何意。于是,这两个成语竟有了“竞争”之势,有人提出用“昨日黄花”才合理,因为“昨日”才是“过时”的意思。甚至有人提出立“昨日黄花”,废“明日黄花”之建议,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在下实在不敢苟同。虽说“谬误说了五百遍能变成真理”,然而,谬误与真理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有些人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来源,望文生义,以为“昨日”才是过去时,“昨日黄花”必然是比喻过了时的事物。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明日”“昨日”划定的界限——“今日”何所指。这个“今日”是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国人民传统的赏菊花的日子。过了今日才是明日,花当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不鲜艳了(这里的“明日”宜作广义的理解,不一定就是第二天)。既是如此,说成“昨日黄花”就缺乏理据了。

  由此可见,用“昨日黄花”来比喻过时之事物,不但不合此成语的原意,也有悖于逻辑,人云亦云,实在不可取。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要为它鸣锣开道,主张立“昨日”而弃“明日”呢?他们之所以要那样做,是因为要遵从一条“从众”“从俗”的原则,即使是错误的,但大家都这样用,也就成了正确的。所谓“约定俗成”是也。不错,语言中习非成是的现象是存在的,例如:“每下愈况”变成了“每况愈下”。我们并不可认“习非成是”的现象和“从众”的心理存在。我认为,把错误的东西人为地扶持起来,并以这种错误的东西去取代正确的东西,这是一种成语的滥用。这样做只会造成语言的混乱,使学习者无所适从,也给成语辞典的编纂工作造成麻烦;对语文教学也只能带来负面影响。将“明日黄花”正本清源,恢复成语的本来面貌及其确切的含义,我觉得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